保险资讯

双11健康险高歌猛进

更新时间:2017-11-20 11:01

  【摘要】近日,各互联网保险公司“双11”期间产品网销保费数据相继出炉,均成绩亮眼。其中,健康险数据最为可观,在2016年,健康险在“双11”的销量就已经赶超了往年“独占鳌头”的理财险,今年“双11”,健康险继续保持迅猛势头,占据险种网销的头号宝座。

  投保人年轻化,看重“百万医疗险”保费低、保额高

  根据保监会划分,健康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或者医疗行为的发生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最近 “网红”百万医疗险颇受关注。

  继平安健康的推出“平安e生保”,众安保险推出的“尊享e生”等百万医疗险产品走俏网络后,许多保险公司也纷纷推出百万医疗险产品。投保人只需要投保几百元,就可获得一百万甚至数百万的医疗险保额。

  例如众安保险推出的“尊享e生”,投保人最低仅需付出99元的保费,就可获得60万元的癌症保障和30万元的住院保障,且该产品的投保年龄范围较广,出生30天至60周岁的投保人均可投保,并可保证连续续保到80周岁。

  11月2日,微信钱包九宫格补齐,饱受瞩目的最后一块拼图就是医疗险产品—“微医保”百万医疗险。该产品涵盖了100种重大疾病保障,以及社保目录以外的医疗保障,保费从156元至1422元不等,产品涵盖了60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障和300万元的一般医疗保障,重大疾病赔付不设“免赔额”,被保险人可获得100%赔付。

  总体来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百万医疗险产品有高保额、低保费、赔付比例高等普遍特点,这类型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特别是对于年轻群体,在社保之外可以配置一款百万医疗险作为补充,能帮助解决大部分的疾病问题。

  而正是因为多数“百万医疗险”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直接拉高了网销保费的数字。中保协披露的数据显示,互联网渠道的健康险保费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17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29.1亿元,增幅102%,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保费的2.9%,同比增长1.6%;各寿险通过自有平台共实现健康险规模保费12.4亿元,同比增长222%。“26-35周岁是互联网保险平台上购买保险的主力”,慧择保险用户服务中心总监吕亚认为健康险网销量明显的增长与互联网上购买保险的用户群体年龄层次的年轻化不无关系。


  保险销售渠道多元化,保险网销“升温快”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慧择网去年“双十一”高峰期主要为11月11日当天,而2017年保费高峰提前在11月9日就到来了,一直持续到11月12日。据分析,相比于传统的被代理人推销的被动购买,消费者网购保险的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加,会提前挑选适合的保险,有计划的进行投保。

  尤其是以“互联网原住民”为主导的85后、90后年轻消费主体,对于保险的认知越来越强,会更加理性的选择保险产品。与此同时,消费者移动支付的消费使用习惯的养成,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互联网保险销售的走俏,特别是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凭借其产品优势和专业服务受到了更多的青睐。

  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促进了险企业务模式和销售渠道的多元化。据中保协数据披露,截至2017年6月,在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61家人身险公司中,45家公司通过自建在线商城(官网)展开经营,53家公司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其中43家公司采用官网和第三方合作“双管齐下”的商业模式。

  中保协提出,尽管互联网人身保险的渠道结构仍然是以第三方平台为主,自建官网为辅,但自建官网进行业务销售的销售渠道发展迅猛,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规模保费929.9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92.0%,同比减少4.1个百分点;承保件数则达到1.1亿件,占总承保件数的67.5%,较去年同比大幅减少28.4%。2017年上半年通过官网所实现的规模保费为8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3%,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比重增至8%。

  中保协认为科技手段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通过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促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互联网保险仍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次“双11”健康险网销的火爆正是凭借互联网平台便捷支付的优势。“像‘微医保’和‘尊享E生’这种医疗险产品,通过支付宝和微信平台进行保险销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介化’,最终就是利用支付宝和微信平台的流量优势,让客户直接从平台购买保险产品,而不经过任何‘中介环节’”,有保险业专业人士表示,“这样就可以压缩中介费用,从而提升经营效率”。

  健康险保费大幅放缓,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加强是主因

  尽管“双十一”期间健康险销售的数据亮眼,但不能忽视的是,根据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九个月,人身保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227.03亿元,其中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583.05亿元,同比仅增长4.45%,增速较去年同期的86.77%,大幅下滑82.31个百分点,占人身保险业务的比回落至15.43%。

  今年以来,健康险业务累计保费增速逐月下滑。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0.15%;前2个月同比增长42.30%;前3个月同比增长36.88%;前4个月同比增长24.12%;前5个月同比增长17.03%;前6个月同比增长10.87%;前7个月同比增长5.19%;前8月同比增长3.12%;前9个月同比增长4.45%。

  引人注意的是,2016年1-12月份,健康险增速一直为四大类保险业务(产险、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中增速最快的业务。但今年以来,健康险保费增速逐月下滑,1-9月份,由去年同期的增速最快业务变成增速最慢业务。

  蓝鲸保险媒体人发现,在去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042.5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67.71%。2016年1-9月份,健康险业务增速甚至达到了86.77%,健康险业务是四大类业务中,增速最快的。数据显示,去年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78%,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6.95%,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20%。

  据分析,健康险保费增速下滑,与健康险公司以及其他寿险公司压缩此前大幅销售的中短存续期护理保险有直接关系。2016年,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要加大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力度回归保障,因此,健康险公司纷纷压缩这一险种的比例,导致健康险保费增速大幅放缓。

  在此背景下,健康险公司与寿险公司亟需进行业务转型、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据了解,昆仑健康公司重视特色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迎接产品的转型期,全力开发符合监管政策导向且凸显健康保险产品特色的新产品”,昆仑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

  泰康在线则相继推出了门急诊、住院医疗、意外医疗、重大疾病等险种,还推出了满足儿童、成年人、女性、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特定保险需求的健康险产品。在销售渠道上,泰康在线加大了产品在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和第三方销售渠道方面的销售力度。同时强调在未来持续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

  慧择提示:双11健康险高歌猛进,尤其是以“互联网原住民”为主导的85后、90后年轻消费主体,对于保险的认知越来越强,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互联网保险销售的走俏,特别是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