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规模和份额一直在持续扩大,已成为业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截至今年7月末,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0022.50亿元,对应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53%。
外资险企市场份额扩至5.53%
保监会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企业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进入了中国市场。
经营方面,外资保险机构的市场份额总体呈现扩大趋势,从入世之初的不足1%增长到2016年末的5.19%。媒体人依据保监会最新披露的保费数据计算发现,今年前7个月,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相较上年末又有所攀升,达到了5.53%。
而在资产总值方面,外资保险机构也实现了比较大的发展。保监会指出,截至今年7月末,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0.02万亿元,而加入世贸组织之初,这一指标仅为30亿元。
总体上看,外资保险公司已成为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险市场的影响逐步增强。但与此同时,其也存在发展相对缓慢、份额占比仍然较小等问题。
这些问题同样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据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介绍,下一步监管层面将从两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对于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要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鼓励其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领域。二是对于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机构,要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促进行业有序竞争。
关于保险业扩大开放一事,就在今年8月,国务院还印发过《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其中就包括“进一步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也被看作是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
银行系外资寿险经营相对稳健
媒体人统计发现,目前,外资寿险公司的经营表现要明显优于外资财险公司。今年1~7月,外资保险公司在人身险行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为6.47%,而在财产险行业,外资公司的份额则只有1.95%。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市场上共有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从今年前7月的保费数据来看,工银安盛、恒大人寿以及交银康联分列外资寿险机构规模保费收入的前三甲。这三家外资寿险公司今年以来实现的保费收入分别是:328.99亿元、233.42亿元、158.75亿元。在全部外资人身险机构中所占据的份额分别为:21.91%、15.55%、10.57%,几乎掌握了外资寿险领域的“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家公司中,工银安盛与交银康联都是“银行系”险企,分别背靠工商银行与交通银行。
事实上,与外资股东合作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进军人身险行业的主要形式之一。除今年保费收入排名靠前的工银安盛与交银康联,“银行系”外资寿险公司还包括招商信诺、中银三星和中荷人寿等。媒体人梳理发现,由于有银行类股东加持,上述外资寿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普遍较为稳健。
从净利润角度来考量,2016年度,除中银三星以外的几家保险公司均录得正利润。具体的盈利数据为:工银安盛5.03亿元、交银康联2.05亿元、招商信诺2.21亿元、中荷人寿1.35亿元。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对媒体人表示,通常来讲,银行系人身险公司的经营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银保渠道上的优势,作为股东,银行倾向于为它的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二是客户理解上的优势,消费者普遍存在“银行系保险公司有银行做后盾”的印象,信赖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加强。
值得一提的是,银保渠道又是短期理财型保险业务的主场。相较于复杂的期交类、保障类产品,对于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银行从业人员无需花费过多时间去介绍其细节,销售流程比较简单省时,这类产品也更受银保渠道的青睐。
但必须注意到,去年以来,保监会针对中短存续期业务采取了密集的监管措施,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被严格控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认为,今年10月1日,人身险134号文件正式执行后,各险企的银保渠道业务必将收缩。
在本轮监管形势之下,银保渠道面临销售考验,“天然优势”不复,银行系外资寿险公司也会因此受到不小的冲击。是以,这些险企亟待考虑如何转型,避免过度依赖银保渠道,更好地顺应寿险行业“回归保障”的大趋势。
慧择提示:外资保险资产破万亿,总资产达到10022.50亿元,对应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53%,其中,外资保险机构在寿险业的市场份额为6.47%,明显优于在财险领域的表现。
小神童5号意外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277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1025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2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