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暑期,下接国庆。九月份,关于出行延误的讨论似乎越发集中。而在航班延误高发月,延误险被捧为“香饽饽”的同时,保险公司却陷入另一种尴尬——高渠道费高赔付率,盈利堪忧。
我们看到,险企经营航班延误险的热情开始下降,有的直接下架产品,有的缩水瘦身,有的在捆绑搭售方面花样迭出。
航班延误频发 延误险规模激增
我国民航市场蓬勃发展赢得世界关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于2016年10月份发布报告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飞机出行,中国将于202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市场。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航空旅行人数将达到72亿人次,比2016年的38亿人次几乎翻番。其中,中国境内值机人数、飞往中国以及从中国飞出的旅客人数到2025年将从2015年的4.87亿人次增加到9.27亿人次。
但同时,航班延误频发也正日益掣肘这一巨大市场。
英国航空信息公司OAG最新发布的“7月份全球准点率最低航司/机场TOP10”名单中,中国航空公司占据6席。其中,深航位列榜首,准点率不足三成。厦航、国航、海航、东航位列二、三、四、五位,准点率分别为37%、40%、43%、43%。另外,南航也进入前10,准点率约为47%。机场方面,垫底的10家机场有8家来自中国,北上广深几个大机场的准点率均不尽如人意,深圳宝安机场准点率在几家中国大机场中表现最差。
而去年同期,这一名单里,上榜的中国机场仅有3家,中国航空公司也只有中国联航排入了最差前10名。
国内航班数据服务公司飞常准(VariFlight)发布的7月份《全球机场出港准点率》数据虽与OAG略有出入,但同样反映了我国航班延误居高不下的事实。其报告指出,2017年7月,中国千万级机场的出港准点率中,乌鲁木齐地窝堡67.37%、贵阳龙洞堡57.24%和大连国际52.96%位列前三甲。排名垫底的北京首都为29.84%,上海虹桥、深圳宝安、广州白云则分别为38.95%、36.26、44.65%。
这或与7月份以来极端天气、航空管制等多发不无关系。中国民航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航班正常率为50.76%;影响航班正常的首先是天气因素,占延误航班的58.6%;其次是空域活动,即“航空管制”,占延误航班的25.99%。此外,还有机械故障、度假商务重叠等一系列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过去,航班延误或取消后,航空公司会免费给旅客提供食宿服务。但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航班正常惯例规定》明确规定:“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承运人应当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航班延误越来越常见以及航空补偿新规的出台,客观上的确刺激了延误险市场不断扩大。尤其今年以来,延误险业务规模增长非常迅速。”某大型保险公司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
这一论断也有相关数字可以佐证。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航班延误险保费收入由2200万元增长至约9.5亿元,5年间增长近46倍,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0%。从机票转化率来看,2016年机票量为4.88亿,以件均价格20元计算,2016年延误险保单量约0.47亿,机票向延误险的平均转化率约为10%。2017年以来,这一比例更是大幅增长,最多的7月、8月,甚至超过50%。
单次多数下架 捆绑销售成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销售井喷,面对高赔付率,保险公司似乎有些“坐不住了”。
近日,不断有“险企下架航延险”的消息见诸报端。不过,目前,航班延误险并未完全下架,但确实比较难买。
航空公司方面,东航官网确定取消了单次航班延误险,有累进航延险和年期航延险在售。累进航延险每份报价19.9元。年期航延险分为10次、20次和不限次数,价格分别为218元、428元、1068元。南航、国航、吉祥航空等航空公司则只销售航空意外险。
旅行社和票务代理渠道也不容乐观。西安某旅行社负责人透露,线下旅游代理渠道,延误险目前已经很少,“航空公司不再和保险公司谈单独售卖航班延误险的业务了,‘北上广深’等延误高发航线,可以说几乎绝迹。”
不过,到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延误险仍然在售。比如,在去哪儿网购买机票,会被随机搭售每份30元的延误险。该险种经纪公司为深圳众诚泰保险经纪公司。规定:被保险人必须乘坐投保航班且航班抵达目的地时延误3小时及以上,赔偿300元;若航班被取消或者被保险人乘坐航班起飞后返航、备降,赔偿100元。保险购买即生效,不可单独退保。
携程网则不设单独的延误险,而是单次航意航延组合险,且规定更为详细。此险每份40元,规定: 起降地之一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航班,航班延误4个小时及以上赔偿200元;起降地不包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航班,航班延误2个小时及以上赔偿200元。对航班备降/返航/取消,保险责任中明确:仅承保乘坐投保航班且航班在起飞后发生备降/返航以及航班在预订起飞时间后被宣布取消赔偿200元。
该组合险承保人为众安在线,对“延误时间”的衡量与其他“以原定起飞时间直至航班实际起飞之间为止(起飞延误)”的延误险产品不同,以“原定到达时间直至航班实际抵达时间为止(达到延误)”为准,即不管起飞是否延误,只要到达未延误,就不在理赔范围内。
实际上,在几个热门的保险销售平台,众安、安盛天平、安联保险的航班延误险产品占了大多数,品种也是五花八门。针对延误均在2小时以上,大多是一月或半年包,10次飞行的价格一般为200元左右,半年票为500元左右,全年不限赔付次数的基本在千元以上。
“近来,一些保险公司确实撤销了原有产品,也有一些捆绑其他险种销售,还有一部分在理赔条件与金额方面不断瘦身缩水。现在线上的延误险产品基本必须以月票、年票或者组合方式销售,不然保险公司根本没法接招。”一位不愿具名的在线保险比价平台内部人士表示。
此前在微信上很火的一款“延误险”产品,也于日前暂停了服务。该微信公众号“延误险”由永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运营。一份20元的航班延误险,不管是何原因延误,一旦延误半小时就可获赔付,延误半小时赔付30元,延误2小时以上赔付210元封顶。该险采用全自动理赔,系统实时查询发现飞机起飞情况,自动给用户发微信红包作为赔偿,因此受到众多旅客的欢迎。
9月7日,点击该公众号的购买链接,页面显示“系统维护中,稍后开放”。产品已经下架,暂时没有恢复的通知。有需要购买延误险的旅客,可以通过在线旅游网站购买机票时一并购买。
高渠道费高赔付 险企经营堪忧
“在参保客户增加的同时,险企的测试保费不足以覆盖延误风险,这时会有险企选择产品下架。此外,这类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第三方销售渠道,比如在线旅行网以及综合性的网销平台等。产品本身就很便宜,扣除渠道分成,保险公司能落到自己口袋里的并不多。”前述比价平台内部人士分析。
另一方面,航班延误险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高赔付率,也使得险企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有数据显示,某险企航延险销售额在约200万元时,赔付额超过了600万元。事实上,已经有保险公司在试水了航延险后,直接退出了这个市场。
今年4月中旬,永诚保险发布2016年年报指出,由于2015年年底关停了低品质的航延险业务,2016年公司其他财产保险赔付额约为4.35万元,比2015年的约583万元大幅下降了99.25%。
对于关停航延险的原因,永诚保险解释称,对航延险,公司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核保政策,对于综合成本率超过100%的项目,严格禁止承保。
根据介绍,永诚保险在2015年推出航班延误保险,当年总签单保费达到2.97亿元,业务主要集中于互联网机票及旅行销售场景相结合的合作伙伴。当期经营数据显示,该款产品综合成本率超过100%。
永诚保险在年报中表示,作为互联网保险的主要产品,近年来航空意外险、航班延误险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主流业务平台通常以招标方式选定产品供应商。2015年第三季度末,由于该公司调整核保政策,未能在主要合作平台中标,因此该险种保费规模急剧收缩。
“经营航班延误险的基本是财产险公司,精算水平没有寿险公司要求高。几年前,很多保险公司都认为这种产品不需要深度销售,就可以引流客源,纷纷不计成本进行销售。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推出航班延误险的保险公司并不太多,“现在赔付算法没有一个标准,市场费率也不统一,很多公司都还处在尝试阶段。但尽管有各种问题,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尝鲜的险企,真正被‘吓退’的并不多,多数保险公司都是积极调整产品经营策略,例如采取更为严格的承保策略或者将航延险并入旅行险进行综合销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作为典型的场景保险,航班延误险为广大旅客因行程变更产生的后续费用提供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在增强公众对保险的感知度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效应。可以说,已经成为商旅人士的刚需。但实际经营中,导致航班延误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所以,经营结果不尽理想。目前,保险公司在数据积累和定价模型设计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小神童5号意外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38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57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48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