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型”一词已成为半年报中最突出的字眼,中国人寿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太保将规划启动“转型2.0”,新华保险加快转型步伐……在转型的浪潮中,回归保障本源是各大人身险公司共同的目标。
从保费收入看,各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保费增速除新华保险外均保持了持续增长。新华保险半年报显示,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3.8%,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首年保费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从净利润看,各上市险企净利润增速较去年年底一正五负的情况有所改善,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等3家公司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平安人寿同比增幅最大,为34.8%。业内人士认为,业绩整体改善是受益于利差好转、准备金贴现率提升以及保障型业务增长等影响。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位列中国人身险公司前三位的依然是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市场份额分别为19.38%、12.7%、6.2%。中国人寿依然排在首位,但是市场份额却一再下跌。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表示,公司正处于结构调整阶段,每年会主动“牺牲”一定市场份额,这是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的结果。
从偿付能力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79.9%、232.6%、257%、293.3%、244%、177%,此前保监会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人身险公司这一数据平均值为229%。
值得关注的是,各公司在转型中突出回归保障本源,不断调整业务结构。从半年报数据来看,首年期缴保费都有了大幅增长,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缴保费、续期保费等指标也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多数公司的13个月(中国人寿统计数字为14个月)及25个月(中国人寿统计数字为26个月)保单持续率有所提升。
作为专业的寿险公司,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的增速是公司未来盈利状况的关键信息。一直被海内外投资者视作保险业标杆的友邦保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幅为42%。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各上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都在持续提升,其中平安人寿、太平洋寿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等4家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增幅均超过了友邦保险。此外,各公司的内含价值较去年年底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渠道结构调整来看,个险渠道已成为公司业务价值创造的主力。半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28.0%;平安人寿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4.0%;太平洋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保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1.2%,在总新保业务中的占比达到85.8%;新华保险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0.8%;太平人寿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39.7%;人保寿险个人渠道保费同比增长17%。
与此同时,各公司的银保渠道均出现下滑。例如,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银保长险首年业务同比下降5.9%;平安人寿银保渠道新保保费同比下降37.4%;新华保险银保首年保费同比下降81.9%;人保寿险银行保险保费同比下降3%。
在大个险格局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各上市险企持续推进产品创新,险种结构更加趋向长期保障型。其中,健康险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势头强劲。2017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健康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0.3%;平安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2.7%;太保安联致力于打造健康险专业经营能力,实现保险业务及健康管理费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97.6%;新华保险持续加大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健康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66.02亿元,同比增长43.9%;太平人寿长期保障型产品同比增长44.6%,个险持续聚焦客户健康保障需求,常态化经营健康保险,疾病保险销量提升明显,在长期保障型产品中占比超九成;人保健康主动收缩中短存续期产品,推动高内含价值业务快速增长,个人保险期缴首年保费同比增长69.8%。
慧择提示:截至8月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人保等6家A、H股上市险企的2017年上半年业绩全部披露完毕。2017年上半年,各上市险企的保费增速持续正增长,净利润增速整体改善,新业务价值增速明显。
小神童5号意外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95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89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1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