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五大保险巨头探路支农放贷N种模式

更新时间:2017-07-05 15:09
  近日,在保监会举办的发布会上,中国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德地介绍,保监会特批中国人保开展支农融资业务试点,试点规模250亿元,截至2016年末支农支小融资累计放款36.5亿元。“金融扶贫,保险先行”,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功能,五大保险巨头正在从不同的模式中落实扶贫攻坚工作。

  人保财险“政融保”、“助农保”、“扶贫保”
  人保财险在河北的“政融保”是一种“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的保险扶贫模式,由政府提供保费补贴、担保增信等政策支持,人保财险提供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和信贷资金直接投放。
  陕西地区的“助农保”则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为投保单元,向贫困户提供人身伤残亡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重大疾病补助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家庭农业生产保险五个保障项目,每户缴纳保费根据选择保障项目不同在70-260元之间,政府扶贫资金补贴80%的保费。
  宁夏“扶贫保”可以为扶贫产业承担风险,并量身定制扶贫产品,着重发挥价格类、收入类、产量类新型农业保险在保障困难群众稳定增收方面的作用,同时,开办了扶贫专用基础母羊保险,可享受每只羊高出普通农户100元的保额。

  中国平安“农金会”、“农真保”、“农险+融资”
  平安聚焦于“服务三农、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创新性地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农金会”),全面启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工作。在保险下乡过程中,平安产险推出了农副产品保真责任险“农真保”,通过保险为农副产品企业增信,提高销售渠道公信力,为消费者选择农副食品提供放心依据。
  此外,在推进“互联网金融下乡”过程中,中国平安还开展了“农险+融资”服务。平安联合集团旗下银行、普惠、陆金所等金融机构,助力城镇资金走向广大农村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难题。陆金所的后台数据显示,资金来源70%以上是一线城市,而资金投向超过60%是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这意味着,陆金所的平台正在引导大城市金融资源支持农村金融发展。

  太平保险“政银保”、“涉农贷”
  为解决农业生产融资难问题,太平保险在山东、北京、湖北、浙江等地推进“政银保”和“涉农贷”产品,为家庭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涉农小微企业等农村新型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具体来看,“政银保”合作机制主要是加强借款人贷款风险分担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政策结合,鼓励借款人在向银行申请流动性贷款时,由保险公司承保,当借款人未按合同履行还贷、业务逾期认定为不良后,由财政、银行、保险公司按照3:2:5的比例承担贷款本金损失赔偿责任;而银保(商业性)性质的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在面临借款人贷款风险时,主要由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按约定份额分担。

  中国人寿“脱贫保”、“两保一孤”
  中国人寿探索了保险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新方法,其中就包括宁夏分公司开展的“脱贫保”,对宁夏全区建档立卡的58万贫困户实行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因意外事故、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
  中国人寿宁夏分公司总经理刘霞表示,“已经脱贫又再次返贫的人口中,主要是因病、因灾、因意外造成。经过细致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引入商业保险介入扶贫工作,兜住因病、因灾、因意外返贫的底线,才能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人,不落下一户的目标”。
  在开展扶贫小额保险中,甘肃“两保一孤”成为典型,“两保一孤”是指扶贫对象中的农村一、二类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和农村孤儿,中国人寿在现行保险制度基础上,以“定额赔付、先行赔付”的方式解决了困难人群入院医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太平洋保险“特惠保”、“保险+期货”、“智力扶贫”
  “特惠保”作为“扶贫特惠保”的组合保险,是结合国务院扶贫工作相关政策要求特别设计的,具备保费低、保额高、保障全等特点,具体涵盖一年期自然灾害保障10万元、意外伤害保障5万元、大病补充保障5万元以及住院医疗保障5000元,累计提供3.1亿元的保险保障,帮助投保贫困群众用一张保单覆盖生活中绝大多数风险。
  针对地方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特色,太平洋保险还针对性地引入“保险+期货”的业务运作模式,通过农产品收入价格保险机制防范市场风险,进一步推动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实现产业扶贫。此外,太平洋保险认为,要最大限度落实精准扶贫,除了创新开发保险产品服务机制,积极探索面向贫困人群的意外伤害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外,更要“从小抓起”,通过改善当地儿童学习环境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知识,最大限度推动“智力扶贫”。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大病商办成为近年来政企合作、国家保险扶贫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国务院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相关政策下,寿险企业不断完善运作机制,为参保群众提供完善保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