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乌镇互联网医院,众安保险与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微医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面向未来的大健康服务,并推出首个在线
门诊保险产品,这也是国内首款针对互联网医院门诊费用的补偿保险。
众安保险凭借互联网基因试图快速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传统保险公司不甘落后。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与徐汇区中心医院联合推出“商保医疗费用直结平台”;
泰康人寿携手挂号网推出“医者无忧”保障计划,针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医患双方提供保障。
商保直付才刚起步
先来看一看众安保险这款产品,是否能解决市场“痛点”?
众安保险设计的互联网医院门诊险方案是:被保险人在微医互联网医院支付诊疗费及药品费时可享受“商保直付”的服务。即用户自付40%,剩余60%由商保账户直接支付。
目前,上述保险方案已发布家庭守护版,即以家庭为投保单位,每人最高保额5000元。
众安保险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刘海姣说:“打通商保直付后,在线门诊从诊疗到支付都变得更加便捷、经济。未来,普通人的看病方式和体验或将因此发生很大变化。”
怎么理解这种变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在上海接受手术治疗回东北老家修养的患者在复诊时不用再度经历舟车劳顿,可以直接上微医互联网医院,且费用能商保直付。
对此,李霄光提出了不同意见:“这款产品实现了商保直付,但仅限互联网医院。目前,互联网医院的门急诊费用无法接入社保。一般地,我们支付医疗费用的顺序是先由社保支付50%,剩下50%中的80%由
商业保险支付,另外20%由消费者个人承担。也就是说,消费者只需要承担总费用的10%。除此之外,5000元的保额也偏低,一般地,普通白领购买的商业保险在门急诊上的保额都在2万元。”
面对质疑,众安保险健康险北京事业部负责人王惟伊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一个人一年用于门急诊的用药费用大概在3000元左右。那些门急诊费用超过1万元的主要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综合考虑,我们设计了5000元的保额,而不是增加保额和保费。”
“至于商保直付,在线门诊的医保支付至今尚未大范围打通。”王惟伊坦言,“在线门诊全面对接基础医保还需较长时间;与此同时,互联网医院的诊疗费用涉及跨市跨省,而以往的社会保险统筹层面不统一,且不同省市的报销政策、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核心数据接入难
其实,传统保险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李霄光说,以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与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合作为例,后者只是一个区级医院,无论床位数、就诊能力都很一般,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为什么不挑选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合作?
“商保直付希望对接更多医院,但是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无法获得核心资源。”李霄光分析,“在国内,医院掌握着核心数据和资源,谁都没有办法接入。目前,众安保险也好,中国人寿也好,都是被动接入。”
那么,要如何才能获得医院的核心数据和资源呢?
一些机构选择曲线进入,通过人社局的平台间接获取数据。以保险公司为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都已经跟一些地方人社局进行接触,并表达了购买数据的意愿,但尚未见效。一位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将数据卖给保险公司可能涉及隐私保护和安全性问题。”
另一些机构选择直接跟医院谈判,以软件提供商为主,他们为医院提供系统运营和维护,但是涉及一部分核心利益,谈判很难推进。
第三类情况是,人社局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第三方机构。目前,一些地方人社局已经开始试点,这种利益捆绑式的模式安全性和可复制性比较强。
推家庭医生模式
记者注意到,除了线上直付、药品配送,众安保险的这款产品还提出了线上家庭医生服务的概念。换言之,每个投保家庭都会自动匹配一位专属家庭医生,后者将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近年来,为了改善整体就医体验,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政策被作为关键政策重点落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要扩大到85%以上地市。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梁鸿撰文指出,基层卫生机构“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基础,其突破口便是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通过产品创新,我们希望推动家庭医生政策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医、药、险产业链被打通后,未来,我们将为新型医疗平台上的用户提供健康险、商保直付及健康管理等服务。”刘海姣表示。
对此,李霄光分析:“医疗体制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关键不在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做的事情很有限,不足以改变和影响体制改革和制度建立,却是不可或缺的抓手,或者说,借力保险是最快的途径。”
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无比巨大,是吸引保险公司的主要原因。中国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商业保险不足以改变和影响改革的进程,却是不可或缺的抓手。尤其是随着医药分家、分诊制度的推行,商业保险将成为支付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