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保险统计数据近日出炉。其中,外资险企表现强劲。28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388.2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77家人身险公司总体的平均增速。但这些外资保险公司仍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盈利模式待“升级”。
具体看来,仅有三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出现下降,分别是瑞泰人寿、新光海航人寿和君龙人寿。其余25家,增幅高低各不相同。其中,银行系以及外方占股比例低的险企保费增速凶猛。
保费涨净利跌
对比各家外资人身险企数据发现,外方占股比例低的险企保费收入增速很凶猛。比如,长生人寿、中法人寿和北大方正人寿,这三家险企的外方占股均在25%至30%。
以中日合资的长生人寿公司为例,其大股东是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持股30%;长城国富置业有限公司持股19%。这家公司保费收入从2015年的2.47亿元增至2016年的19.32亿元,增加了将近7倍。
再来看看中法人寿,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其控股股东,占50%股权;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各占25%。数据显示,中法人寿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从2015年的2.5万元增至2016年的6361万元。
北大方正人寿的股权结构中,股东北大方正集团占51%,外方股东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相互会社占股29.24%,青岛海尔投资公司占股19.76%。其原保险保费收入也从2015年的8.9亿元增至2016年的15.40亿元,增幅达73%。
不过,光鲜亮眼的保费收入背后,仍藏着净利润低的痛。
根据长生人寿2015年的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年度亏损为0.56亿元,较2014年亏损同比增长近66%。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4年,长生人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2016年盈利数据还未公布。而从长生人寿不久前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可以侧面了解一些,基于股东增资才实现了保费增速快、偿付能力充足率稳定的结果。
中法人寿的处境也不是太好,尽管保费增长了,但其偿付能力却出现断崖式下跌。2016年度净利润为-8154万元,该年度第四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0.31%,第三季度也仅为-128.35%。高风险之下,近日有消息称,中法人寿计划引入另外两家新股东,增资至13亿元以渡过难关。
此外,北大方正人寿2014年前累计亏损6.6亿元,2015年一年内三换董事长后,2016年该公司全年净利润依然是-1388万元,如何找到一条盈利模式仍是这家外资险企面临的难点。
背靠大树也不灵
在保费增速上涨的25家人身险企中,银行系的工银安盛、交银康联、招商信诺、中银三星、中荷人寿5家公司表现也很亮眼。其中,交银康联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最快,高达138%,为97.03亿元;招商信诺增长52.7%,达119.86亿元;工银安盛增长45.6%,为342.71亿元;中荷人寿增长23.6%,为28.90亿元;中银三星增长17.4%,为35.86亿元。
虽然背靠银行大树的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可观,但其中多家险企年度净利润增速较低,甚至有负增长的。比如,工银安盛去年合计净利润约5.03亿元,比2015年多了5300万元;招商信诺2016年净利润2.39亿元,低于2015年的2.92亿元;而最新挂牌的中银三星人寿2016年净亏损继续扩大为1.73亿元,2015年净亏损1.36亿元。
未来机会何在
最后来看看这三家保费收入下降的“烦恼者”。
比如,瑞泰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从2015年的5.48亿元降至2016年的4.6亿元,下滑16%。
另外,其去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6年其万能险等投资型产品规模保费同比减少约8亿余元,标准保费占比由2015年的49%降至43%。
更糟糕的是,保监会最近一次对其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评估得分 34.74 分,该公司第四季度现金流为-4612万元。频繁的高管变更也让其前景更为堪忧,瑞泰人寿三年换了三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近日,原总经理谭广能和总精算师王晴均已离职,同时瑞泰人寿已任命来自外方股东的Omer Abdullah为临时负责人。
新光海航人寿2016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从2015年的1.5亿元下降至1.08亿元。事实上,近三年来,新光海航保费收入呈逐年下降的态势,2013年、2014年、2015年原保费收入分别为3.48亿元、2.27亿元、1.52亿元。
同时,偿付能力也不佳。新光海航人寿近日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16年第三季度的-69.78%下降至第四季度的-116.45%,并预测今年第一季度将下滑至-186.68%。因偿付能力不达标被评级为D类保险公司。
未来,“洋险企”会有扩张机会吗?今年初发布的“吸引外资20条”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看似是个机遇,内容涉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吸引外资工作三个方面,为优秀外资企业带来更好的投资环境。
在国有体制主导下,外资险企机会并不多。且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理念比较固定,造成了当前盈利模式难破解的局面。新环境下,外资险企如果能在产品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服务更高端的客户,也许是一个增加盈利的出路。
达尔文10号重疾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81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76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0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