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年不足40天,保监会就审批通过了6家保险公司的筹建,驳回4家公司的申请。随着保险公司被批数量越来越多,新生的中小险企必须走差异化的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小险企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
五年类保险牌照发放超200张
根据保监会官网披露,2017年开年来,拿到保险牌照的6家公司分别为: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保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人根据保监会行政许可公布的通知进行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0月以来,保监会审批筹建的财险、寿险、健康险、养老、资产管理、经纪、保险销售等保险类公司已经达到222家,其中财险24家,寿险17家,资产管理16家,健康险2家,养老公司2家,再保险2家,控股公司1家,上述累计保险牌照合计65家,而未通过审批的申请公司13家,而各类险企在各地分公司准入更是不计其数,各类资本竞相希望能够进入保险业。
“这保险牌照发放节奏确实比较快,保监会意在培育市场发展,毕竟批准机构准入是监管职责所在,行业有需求监管部门肯定给予支持。”一位大型保险公司研究负责人对媒体人表示。
对于监管放行保险牌照的意图,一位中小险企副总经理对第一财经媒体人表示,目前保险市场挖掘还不充分,相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保险公司的深度和广度还远不能及,保险保障范围不能达到企业和居民需求,市场需要更加差异化的保险服务和更丰富的保险产品供应。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全国保险机构200家,其中保险集团公司11家,保险公司16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2家,其他公司4家。保险公司中,产险公司78家,寿险公司76家,再保险公司9家。
那么,真的需要更多的主体参与竞争吗?对此,上述研究负责人表示,不能仅关注数量,更要关注险企对牌照的实际运用情况。一般社会资本涌入保险业会从自身资金特点、行业模式和股东结构等方面考虑发起设立,但也不排除有些公司博取牌照资源进行资本运作,为了生存扰乱市场秩序。
“关键是监管部门要对做不好的公司给予严格限制,‘只进不出’就会导致资源相对过剩。”他强调。
从获批保险公司特点来看,上述中小险企副总经理表示,保监会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倾向性很明显:一是专业化发展,二是差异化竞争,三是谋求区域发展的平衡,尤其引导保险资源向欠发达的地区和自贸区等地区转移和投入。
从近期获批的险企公司情况来看,各自特点十分鲜明:比如国宝人寿是四川首家本土法人的寿险公司;国富人寿的股东包括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唯品会和知名PE信中利;海保人寿是海南首家本土法人的寿险公司;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是中国人保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人寿的股东中,顺鑫控股为白酒业巨头,旗下牛栏山二锅头一直为北京市场占有率第一。
融盛财险的发起股东之一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在最新公告中透露:“参与设立融盛财险是为了充分释放公司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拓宽公司金融保险领域投资,以创新业态拓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加速公司原有优势业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实现。”
差异化是根本
从保监会披露的文件来看,五年间,保监会放行200余家保险牌照,13家申请被驳回。从数据来看,准入数量远远高于被拒的数据。实际似乎并非那么简单。
“其实遭拒绝的远大于这个数据,申请保险牌照比资本市场IPO难多了。申请一两年是很正常的情况,半年内就批准的概率很低。”上述中小险企副总告诉媒体人,按照流程申请设立险企后,申请方一方面要与监管部门进行大量沟通,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股东资源和当地政府支持,因为监管部门会斟酌考虑各省对设定保险公司的支持情况和地方政府的表态。
据其了解,监管在审批中比较看重公司是否差异化发展,判断股东是否真正致力于做保险业务。
在近期被拒企业名单中,也有因差异化定位不明晰未获得通行证的公司。保监会给出的拒绝中阿人寿的理由是:公司可行性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战略发展规划不清晰,相关主业不突出,机构规划不符合实际,没有论证形成差异化经营理念和系统可行的商业模式等。
不过,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也并不容易。上述研究负责人强调,社会要有创新的基础设施,以支持险企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差异化的前提是社会分工的细化。
上述中小险企副总经理表示,“按照现行监管要求,想设立保险公司,各项设施配置必须齐全才能开业,样样由自己来做,使得整个公司经营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操作。”
新生中小险企盈利模式待解
新生的中小险企即便获得了“通行证”,如何在既有市场中立足?如何在同业竞争中找到差异化的模式?能否实现盈利?这些都是摆在股东和公司经营层面前的一系列问题。
业内普遍认同,未来随着更多市场主体的加入,中小险企将面临优胜劣汰、兼并重组、重新洗牌的过程。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完善退出机制。
上述险企研究负责人坦言:“中小公司短时间很难盈利,或者面临盈利不理想的境地。”原因在于,当前竞争机制决定了其对客户的定价很难差异化,服务也很难真正差异化,中小公司囿于资源实力很难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前述中小险企副总也表示,随着监管的改革,这一情况会逐步好转,如果未来监管逐步放开,公司本身力求“小而美”,其他配套功能通过外包和专业化机构来完成,将有利于中小险企的持续发展。
“监管部门应该鼓励保险公司中后端功能性行为创新,而不是一味准入牌照发展市场。”上述险企研究负责人直言。
慧择提示:从迈进2017年以来,已经有6家保险公司拿到了“准生证”,这些公司大多数都是地方性保险公司,这也是保监会优先批准的因素。不过面对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中小险企需要走特色化道路,并且要进行改革,以应对时代的发展。
好易保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277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1025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2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