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互联网保险资本趋谨慎 早期融资减少

更新时间:2017-08-27 21:44

  在历经野蛮生长的1.0、2.0时代后,2017年互联网保险3.0将迎来大浪淘沙的新阶段。除了互联网保险领域发生融资事件39起,涉及公司33家,但融资的条件更加苛刻、门槛更高,投资资本趋于谨慎,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已露“尖尖角”。

  2015年被称为互联网保险爆发元年,这种爆发的势头延续到了2016年。在互联网借贷、理财行业逐渐萧条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备受瞩目的分支。虽然入局的玩家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相较于过往的遍地开花,2016年以来互联网保险的融资情况已开始呈现两极化趋势。

  资本趋谨慎:早期融资减少
  梳理已公开的投融资数据,2016年互联网保险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39起,总融资额约17亿元,涉及公司33家。其中慧择、大特e保、腾保保险、和金在线、保险极客、最惠保等6家公司,在2016年内完成了两轮融资。
  但并非所有站在风口上的“猪”,都能得到资本的青睐。根据曲速资本近日对数据的分析,从2016年互联网保险平台的融资案例来看,凸显出“早期融资减少,中后期融资增多;小额融资减少,亿级大额融资增多”的特征。
  首先,从融资阶段来观察,2016年互联网保险平台的早期融资较为困难。具体来看,天使轮融资事件8起、Pre-A轮4起、A轮15起、A+轮4起、B轮5起、B+轮2起、C轮1起。相较于2015年,2016年天使轮融资数量大量减少,比例由原来的45%降至20%,B轮及以后的中后期融资事件数量增多,获投企业的所在阶段明显后移。
  其次,根据融资金额的区间来划分,融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1000万元至1亿元、1亿元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1%、58%和21%。2016年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融资偏大额,尤其是亿级融资事件相较于2015年增加了1倍。
  在大量互联网保险创业平台涌现的大背景下,上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资本的谨慎取舍。一般而言,获得A轮以后,创业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更旺盛,且融资的条件更加苛刻、门槛更高,而2016年互联网保险领域B轮的融资事件增多,说明行业内的明星公司在增多,独角兽已露“尖尖角”。

  监管定基调:行业迎大浪淘沙
  从资本的融资偏好上,可窥目前互联网保险在商业模式上的分化加剧。
  根据曲速资本的统计,2016年超过60家投资机构参与了互联网保险行业投资,凭借巨大的市场及较易标准化,车险是投资机构“下注”最多的方向之一。其次,2B方向也是近两年来互联网保险创业平台的一大热门,可细分为:企业团险服务,B2B2C的保险行业定制等。
  不过,从目前车险互联网平台的融资状况来看,去年获得融资的均是此前已经拿到过钱的公司,并未有新的车险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可见,车险方向的创新较少,跑在前面的公司还是因为占据先发优势。
  从2016年资本的入局态势来看,投资人对互联网保险不再一味追求投资数量,而更追求投资质量。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监管对互联网金融整治基调的逐渐明朗,在前期试水之后,2017年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会从“狂欢”中警醒,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或将呈现理性趋缓的态势,互联网保险3.0时代将迎来一场大浪淘沙。

  互联网保险资本趋于谨慎,并且早期融资减少,并不意味着互联网保险市民进入冷却阶段,进入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可变革的空间还有很大,并且发展前景仍然是可观的,但需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