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北京保协推进北京保险业健康发展

更新时间:2016-11-29 09:52

【摘要】目前,北京保险行业协会有108家会员公司,其中,产险46家,寿险公司61家,专业性管理公司1家,设立了车险、非车险、人身保险、新渠道、反保险欺诈、法律、宣传教育等专业委员会,承担行业重点工作的方案论证、重要事项研讨等。

  深化行业自律,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行业健康发展必须汇聚各会员公司力量,把握政策尺度,加强行业自律,立足于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协会真正成为会员之家和促进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规范车险服务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协会组织在京经营车险的公司,推出了《北京保险行业车险理赔服务承诺》十项承诺,规范车险投保标准,严格客户信息真实准确,实现了保险公司与消费者在投保前真正“面对面”沟通,规范商业车险投保单,实现全行业39家经营车险的公司,在车险投保单内容上的统一,强化车险行业自律,有效降低后期理赔产生的纠纷。截至2016年三季度,车险整体结案周期为8.4天,与2015年同比缩短了0.7天;5000元以下非人伤类案件的结案周期为6.9天,同比缩短了0.9天;结案率为78.73%,同比上升了1.49个百分点;承诺达成率为98.09%,同比下降了0.93个百分点;投诉率为0.17‰。
  在“互联网+”时代,北京保险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车险、意外险、健康险数据信息建设,开展车险理赔数据监测工作,制定《车险信息平台理赔数据上传质量管理办法》;完善意外险、健康险平台功能,就健康险平台数据项优化、个人客户信息提示功能和意外险、健康险平台数据监测功能开发开展调研;同时,就意外险业务合规性监测和健康险平台上百万件保单及赔案清单的数据核对工作。标本兼治,解决行业自律难题,实现北京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优化纠纷调解机制,针对性给出专家意见
  经过8年的运行,北京保险行业调解机制,在业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模式,拥有保险承保、理赔、客服投诉处理,以及律师、法律专家等人员组成的专业调解员210名。形成了两个会议、三种形式、六项制度的调解机制。两个会议,是指调前案情通报会和调后工作小结会;三种形式,指协助制调解,独任制调解,合议制调解;六项制度,指《调解工作组织运行制度》《调解规则》《调解自律公约》《调解员管理规定》《12378转办事项工作流程》《优秀调解员评选办法》,做到调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截至2016年10月,接听消费者来电32499个,符合受理条件申请立案7555件;办结6876件,办结率91%,履约率100%,涉及合同纠纷金额合计约6.5亿元,单笔调解成功案件金额达到600万元,创下了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此外,在原有调解基础上,协会作为会员之家,以搭建平台、为会员公司提供纠纷调解帮助为己任,今年6月又推出了纠纷调解专家意见,以便更迅速有效服务更多会员公司,截至目前,12378转办案件的跟踪处理,以专业技能和主动服务的方式,就700多件纠纷给出了处理指导意见,有效帮助公司解决了保险纠纷难题,增进了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认识与理解,减少了隔阂,体现了保险的行业担当。

  搭建行业宣传平台,塑造行业优良形象
  做好宣传工作是全行业的共同责任,协会汇聚行业资源,了解公司在新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诉求,并与行业专家和专委会委员共同探讨行业宣传的新思路,总结梳理了一套由“协会搭台、公司参与、媒体传播”的宣传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公司积极性,在宣传公司品牌、服务京城百姓、丰富传播内容等方面,真正做到了“多赢”。
  协会以网站、微信、《北京保险》等自有载体为平台,以“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大型活动,搭建宣传平台,深挖行业亮点,大力传播保险品牌。加强与媒体沟通合作,搭建行业宣传渠道;与多家媒体联合推出多个系列主题报道,从新闻热点事件出发,多角度、多方式展示保险的每个产品都在体现着行业担当,得到会员公司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与《京华时报》推出“北京保险人高端对话”系列访谈,先后邀请16位保险公司“一把手”做客栏目,畅聊行业发展,宣传保险形象。搭建食品安全责任险宣传平台,联络人保财险北分、平安产险北分、长安责任北分等会员公司,邀请10多家媒体开展食品安全责任险实地采风,实地报道北京保险业全程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保险保障,既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也为食品企业撑起“保护伞”。

  慧择提示:北京保协为北京保险业健康发展铺路搭桥,针对行业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推出了车险理赔服务承诺、专业调解员,并且积极宣传、塑造行业优良形象,服务北京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