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人身险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 保监明年将严查

更新时间:2016-11-18 11:23
  【摘要】保监会近日下发内部通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排查2017年人身险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此类保险产品渠道多来自银邮,并会导致个别险企现金流压力,因此对保险公司而言风险不容忽视,很可能面临被洗牌出局的窘境。

  “旧债”多来自银邮渠道
  自2013年人身险行业进入满期给付及退保高峰以来,所涉金额不断攀升,于2016年进入高位,满期给付与退保金额合计或达1.1万亿元,其中满期给付或达3000多亿元,退保或达7000多亿元。
  为摸底2017年的形势,保监会近日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排查及统计预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各人身险公司应将风险排查与研判外部经济环境和行业经营形势相结合,参照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排查工作要点,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梳理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的重点地区、重点渠道、重点客户、重点产品,确保全面、清晰掌握公司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情况。
  从记者拿到的《通知》来看,此次满期给付的风险排查要点是:测算满期给付规模和分布、排查高风险的满期产品。其中,对于正常的满期给付,应按测算结果做好资金准备;对于保单满期收益较低的高风险产品,应根据排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如监测投诉纠纷、准备应急资金等。
  退保的风险排查要点,则根据重点产品、重点渠道来排查。其中,对于中短存续期产品和银邮渠道“信贷捆绑式”销售产品,人身险公司应按实际退保情况做好资金准备;对于其他存在较高风险的产品和渠道,应根据排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加强与重点客户的沟通,妥善处理咨询投诉,监测重点网点,与已终止合作网点保持顺畅沟通等。
  “旧债”多来自彼时火爆的银邮渠道。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在今明两年的满期给付和退保金额中,银邮渠道的占比超过五成以上。从产品类型来看,绝大部分满期保单是分红险,退保险种则来自于普通寿险、万能险、分红及其他险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退保险种中,或有近半属于中短存续期产品。之所以成为退保“大户”,与人身险公司“人为缩短无损失退保期”的产品设计不无关系。即名义上是长期分红险、万能险,但1年甚至6个月、3个月就可退保且无需承担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未来的退保埋下了隐患。

  个别险企现金流压力显现
  据业内人士预判,预计2017年满期给付金额将比2016年有所回落,但由中短存续期产品引发的退保对行业产生的现金流压力,将会逐步显现。当然,历经多次给付高峰之后,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保险公司,都已从过往的应战中摸索出了经验。
  据记者了解,保险公司缓解现金流压力的招数,通常有以下三种:一是保证负债端有大量保费持续流入,且保费规模增速应原则上快于满期给付及退保增速,即不断有新钱去还旧债;二是有大量的资本注入,股东能伸手予以强大的资金支持;三是从更长远考虑来看,保险公司逐步改善保险产品结构,走出高度依赖“短钱长配”资产负债错配的循环,但过程必然会坎坷或反复,需要保险公司抱以痛定思痛、牺牲短期规模的决心。
  不过,与前几年满期给付与退保高潮所处的行业大环境所不同,虽然满期给付与退保金额在攀升,但与此同时保费收入也在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满期给付与退保给行业带来的现金流危机。
  行业风险虽基本可控,然而就过度依赖银保渠道、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保险公司个体而言,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旦新单保费收入流入明显减速,保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届时现有股东如无法拿出“真金白银”,很可能面临被洗牌出局的窘境。

  慧择提示:保险公司疯销的银邮产品、中短存续期产品,出现了人身险满期给付与退保高峰,因此保监会将对这一现象进行排查,严阵以待。为确保中国保险行业正规化稳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