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险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各路资本相继进军保险业,意在保险市场分得一杯羹。现如今,房企发展举步维艰,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
恒大集团却一路向前,进军保险业,发展十分迅速。
就在亚冠决赛亮相两天后的11月23日,恒大人寿举行了千人誓师大会:公司要在12月底前,保费确保突破100亿元,力争300亿元。
当所有房企仍在为探索转型之路一筹莫展之际,恒大地产已经在多元化道路上跑得很远了。进军保险业,对恒大而言意义非凡。
保费收入大跃进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2015年1-10月
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显示,恒大人寿的前身中大新东方今年前十月的保费收入仅为25亿元。
按照恒大地产收购中新大东方时作出的承诺,恒大人寿的资产规模要在2018年底达到10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恒大人寿资产规模需要较年中增长26倍,相当于再造一个
安邦保险(现时规模1195.29亿元)。
通过银保渠道迅速做大规模,是包括安邦保险、生命人寿等新晋险企的共同做法。据了解,11月21日,恒大与拥有最大渠道网络的中国邮政集团战略结盟,在开展保险代销、代收保费、代付保险金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加上公司今年以来相继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这为最大规模的银保合作奠定基础。
此外,用高利率保单吸引用户,成为恒大人寿在年末冲刺规模的手段之一。在恒大人寿的官网了解到,公司推出了多款万能险,年化收益率在7%~8%,产品在1~3年后退保无需任何费用。
“对于意图实现弯道超车的险企而言,通过银保渠道先做大规模是无可避免的办法”,国际金融投资家联合会执行主席、经济学家孙飞认为,但从更长期而言,个险业务才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品牌与销售渠道的要求更高。
复制巴菲特模式
在孙飞看来,恒大押注保险业,并非是简单的多元化尝试。如果保险业务能如期成功发展,不仅能与恒大的现有业务实现更好地互补,更有助于推动恒大向大型金融投资平台转型。
在产融结合的层面上来看,对于主营业务的房地产而言,首要的作用是丰富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孙飞坦言,尽管保险资金直接进入房地产仍存在政策障碍,但它依然能通过购买信托产品、资管计划等方式为房企输血,摆脱以往依赖银行的传统融资模式。更重要的是,相对于永续债、信托这样的高息融资工具,保险资金显然能更好地降低恒大地产业务的融资成本。
在恒大的新产业当中,健康险业务能与健康产业形成无缝对接,进一步完善了恒大健康产业服务链。在东方证券举行的投资峰会上,恒大投资者关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社区医院是恒大健康布局医疗产业的重点之一,这些社区医院会邀请业主进行全身体检,并获取非常完整的健康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恒大能开发出最适合客户的保险产品,实现社区医疗与保险的整合销售。
养老产业同样是恒大健康拓展方向之一。过去,支撑房地产开发的银行贷款多为短期资金,而养老产业需要长期资金,资金周期不匹配导致地产商做养老产业没有找到成熟的经营模式。与之相对,由于
寿险业务与养老产业具有天然的高契合度,在客户群体、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恒大的寿险业务与养老产业将同时得到快速发展,这是其他房企并不具备的优势。
与产业互补相比,更值得期待的是,保险业务有望推动恒大转型为大型金融投资平台。伯克希尔·哈撒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资公司,低成本的浮存金为巴菲特驰骋资本市场提供了珍贵的弹药。如果恒大人寿的资产规模在2018年底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按照保监会的现行规定,可用于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资金规模将超过300亿元,这有望为恒大展开资本运作提供充足的弹药。
“在房地产下半场,玩的就是金融”,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说,以生命人寿与前海人寿为例,这两家险企的实际掌舵人都是房地产企业的背景,虽然他们玩房地产并不太出名,但是通过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却成为万科、金地等龙头房企的第一大股东。保险公司凭借其金融牌照,有着资金融通的便利,早就成为资本市场上并购的重要发起方,金融资本所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单纯的实体企业难以达到的效果。
“想象一下,如果这次举牌万科的是恒大人寿,恒大便可以凭借股东地位影响万科董事会,并着手参与公司经营战略层面,对于许家印而言,一边是销售额达到1800亿元的恒大地产,另一边是全国第一大房企万科的大股东,成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霸主几乎没有悬念”,上述人士认为。
慧择提示:恒大集团成立恒大人寿,标志着其正式进军保险业,而恒大此举有利于提高其保费收入,获取更多市场利润。此外,更具现实意义的是,保险业务有望推动恒大转型为大型金融投资平台,借助金融资本恒大有望争夺地产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