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资金投资重大工程项目有望拓宽

更新时间:2015-11-24 09:28
  【摘要】今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下行,而且资本市场也延续波动,因此国家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险资金也正在寻求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方案。据了解,保险资金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的可投资项目和行业范围的修订方案将会在今年年底初步成型。

  可投工程行业范围有望拓宽
  监管层目前正酝酿从细节上为保险资金投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并将此前鼓励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为保险资金运用实操提供可循依据。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拓宽保险资金重大工程建设投资渠道方面,监管层正在对保险资金可投资项目和行业范围进行修订,修订工作有望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并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以基础设施项目为例,以往能源、交通等方面的项目较多,各类金融机构也普遍感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中国保监会今年年初启动相关修订工作,着力拓宽行业范围的限制。新的办法将根据约定俗成或投资双方的界定开展投资,更多地将投资选择权交给市场主体。”业内权威人士表示。
  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多个行业存在大规模有待盘活的基础资产,包括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中长期工商业贷款、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资产等金融资产,办公楼、酒店、商业设施、仓储、工业不动产、健康养老不动产等资产,收费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行业资产,都是保险资金可以考虑投资的对象。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保险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民生项目建设投资较多。截至9月末,保险机构累计发起各类债权、股权、资金资产支持计划近500项,备案规模约1.2万亿元,其中包括南水北调、京沪铁路、北京地铁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地域涵盖全国大部分地区;2015年的项目增长尤其迅速,1-9月备案的资金规模达到3000多万元,涉及各类计划100多项。

  投资新需求呼唤交易结构创新
  可投资项目和行业范围有待拓宽的同时,保险资金自身的运用思路也存在进一步延展空间。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基础设施是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的起点,但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保险资金运用不应局限于原来的范围,应该充分发挥投融资工具的作用,在狭义基础设施的范围外探索资金运用,拓展另类投资的空间。例如,保险机构近年来已经在债权计划、股权计划、夹层基金等方面展开积极尝试。通过合理的产品结构设计,保险资金可以涉足更广阔的投融资领域。
  目前,受到相关政策鼓励,业内机构正就丰富项目投资计划增信措施、创新交易结构进行探索。在监管部门看来,相应的增信措施有待进一步放开和丰富,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行业早期在增信措施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部分大型的债权投资计划中,未来保险资产公司可以考虑在遵守监管规则的前提下,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力,改善债权投资计划的交易结构,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俊生表示,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业务创新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保险资金主要采用间接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发起设立信托型投资计划,向保险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基础设施项目。但由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通过大力开发准标准化的债权投资计划金融产品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在现行的监管规则下,高度依赖外部信用增级。由于目前符合监管政策、免于信用增级要求的偿债主体较少,绝大多数债权投资计划都需要有非常强的外部信用增级,这显著增加了融资主体的融资成本,造成对信用资质好的融资主体‘挤出效应’。因此,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也需要业务创新,以提高选择优质偿债主体的空间,提升投资计划的市场竞争力。
  泰康资管投资部门人士表示,随着保险资金另类投资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渐达到上限,考虑到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日益加剧,以及不同资管机构之间竞争加剧等因素,传统的债权融资将会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结合PPP项目股权融资需求,以及基础设施项目、不动产项目股、债混合的多层次融资需求,保险资金在此领域将大有可为,这有望成为债权投资之外,保险资金需加大力气开拓的另一领域。

  慧择提示:在资产配置荒的年代,保险资金投资重大工程的范围也有望拓宽,而且监管层也会在政策等方面提供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创新,不仅可以给保险公司自身增加收入,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