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受冷 p2p受青睐
更新时间:2017-08-26 14:35
【摘要】最近银行进入负利率时代,把钱放在银行只会使钱变得越来越少。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不断地下降,银行理财遇冷。现在银行的老客户收益不及新客户,投资者纷纷把目光转向了p2p。
在“宝宝们”收益率“破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P2P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显然更具吸引力。
在查阅部分银行理财主页信息和走访银行网点后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较为平淡,产品数量较少,各期限产品额度都有剩余,销售不易。同时,以往选在季末、年中、节日等重要时点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理财妙招渐渐失效,曾经备受上班族追捧的“夜市理财”也渐渐失宠。
而因自己的不少客户转投,不少银行理财经理都提到了P2P产品,根据他们的表述,P2P产品的受众群体,已经从以前的年轻人,逐步扩大到中老年客户。
银行理财遇冷
近日,登录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主页发现,显示在售的理财产品只有5款,并且期限均不超过60天,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上下。随后前往该银行北京市朝阳区某网点咨询。理财经理告诉,最近一周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多在60天以内,期限长的产品有两款,分别是三年和五年,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和5.8%,但是需要前往银行网点购买。
这位理财经理还告诉:“由于今年已经四次降息,以往销量较好的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会超过5%,上周的销量不好,所以这周银行就没有推出相应产品。”
随后又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了相似的状况。
“由于投资者对于近期收益率不太满意,目前我们主要推荐短期的理财产品,期限多在3个月以内,收益率一般不超过4.5%,资金短期闲置可以选择。另外的就是三年期以上的产品,有的是自有产品,有的是和险企合作,收益率在5.5%上下浮动。”
伴随着连续的降息和降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从普益财富发布的统计数据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8月份为4.75%,上周平均预期收益率又继续下跌到4.63%。
不少银行的理财经理还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并不容易,期限较长理财产品的购买群体以年长的客户为主。各种期限的理财产品额度都有剩余,任何时间来购买几乎都可以买到。
事实上,受近期股市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上也愈发注重安全与稳健,直接或间接参与股市配资的规模急剧缩减,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短期内难有提升空间。另外,就银行而言,自9月15日起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银行在月末及季末冲时点高息揽存的动力不复存在,投资者也就无法在特殊时点买到高收益理财产品了。
老客户收益率不及新客户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投资者自然不买账。
一位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说,因为近期收益率太低了,我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不来银行买理财产品了,很多人转投互联网金融。”
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不少银行VIP客户称在产品到期后不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客户经理尽力挽留,但也无济于事。
部分银行金卡、白金卡持有者在接受采访时“吐槽”了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上还是有些不人性化。“不少产品区分出了新客户专属,收益率高于同类产品,却没有推出VIP专属,老客户的收益率有时候还比不上新客户。”而且,近期收益率太低,所以打算产品到期后不再购买,再找找其他合适的投资渠道。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确实越来越大。以前都是年轻人购买的P2P产品,现在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自己的不少中老年客户也开始转向P2P投资了。
今年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期,各路资本纷纷涌入P2P网贷。互联网金融除了在收益率上比银行理财更具吸引力,在产品类型上也有更多的创新。
部分P2P平台产品到期时选择续约可以在下一期获得1%的额外年化收益率;有的公司推出“猜宝宝”产品,与同时期的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等联系在一起,设定一定的基准收益率(一般不低于8%),猜对的基础上还能多得到1%-2%的年化收益率,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能享受游戏的乐趣;也有不少平台主推自己的“国企控股背景”、“银行背景”。
当然,除了收益率,产品的安全性肯定也是投资者第一位考虑的,有“背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确实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慧择提示:由于出现低利率的现象,银行的理财产品受到了人们的忽视,很多投资者把眼光转向了p2p平台。p2p平台收益比银行的理财产品更具有吸引力,而且在产品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创新形式,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