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夏人寿作为保险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在近几年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获得了快速发展,其注册资本由原来的4亿元增长到如今的153亿元,而且其保费规模已经在今年7月份上升至第三位。因此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华夏人寿可能会进行曲线上市。
或将曲线上市
9月19日,华资实业发布公告,拟9.14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4.66亿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1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对华夏人寿进行增资。
此次增资若顺利完成,华资实业将成为华夏人寿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51%;华夏人寿的注册资本有望成为
寿险业第一位,而这背后则是反映出其业务快速发展对资本金的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华夏人寿全年实现规模保费715亿元,同比增长92%,市场份额4.2%,位列市场第七位。业绩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对资本金的消耗,2013年,华夏人寿完成两轮增资,注册资本从55亿元增长到90亿元,2014年增资33亿元,今年4月,华夏人寿再度完成增资30亿元,至153亿元,这是2006年底成立时的38.25倍。
细观华夏人寿的保费结构不难发现,与大部分寿险公司以传统的保险业务为主不同,其万能险和分红险占绝对主力,今年前7月,其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规模达901.8亿元,同比增长1.08倍,规模位居寿险业第一位,远远超过平安寿险、国寿,而反映传统保险业务的原保费规模仅有27.7亿元,与中小险企规模相当。
“华夏人寿高速增长的保费对资金产生需求,如果上市便可增加募集资金的渠道,而传统的上市并不容易,所以不排除寄望曲线上市。”北京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华夏人寿近两年保费增长势头非常猛,主要靠万能险、分红险等高现金价值产品推动,如此一来,必然要持续靠提升这类产品规模来保证现金流的要求,而规模的提升还会加快资本金的消耗。
靠金融投资扭亏
对于华资实业而言,此次欲控股华夏人寿,融入保险概念,或许可以改变主营的制糖业务长期亏损的尴尬。
华资实业在公告中直言,“目前公司现有业务发展潜力有限,迫切需要注入优质资产。”
华资实业还表示,今后将积极推动华夏人寿与资本市场对接,以便将公司成功转型为以金融保险、制糖业为双主业的上市公司。尽管近期股市遭遇股灾,但保险股价格仍普遍维持在30元/股以上,而华资实业在停牌前的股价为11.58元/股,复牌一周后,上周五收盘股价为15.37元,
对于选择控股华夏人寿是否基于股价方面的考虑,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致电华资实业董秘办公室,却始终无人接听。
“华资实业控股华夏人寿,既可以让华夏人寿借道上市,同样华资实业也多了保险的概念。”最惠保创始人陈文志对此表示,“目前一些资本大佬纷纷选择进入保险行业,一方面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另外获得保险牌照后,这些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钱用于投资。”
纵观华资实业过往业绩不难发现,过去几年其主要盈利来自于金融股权的投资,国内制糖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了解,近三年来,伴随着大量进口糖的涌入,国内食糖产业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产品价格及销量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从恒泰证券获1.6亿元投资收益,从华夏银行获得2302.2万元现金红利,而营业收入占比超过95%的制糖业务则处于亏损,今年上半年其制糖业务的毛利率为-3.26%。
而2012-2014年,华资实业制糖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0.2%、-6.58%、-5.81%。2011年其制糖业的利润率为-62.68%。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成为华资实业盈利的重要来源,这与华夏人寿的经营风格如出一辙。2013年以前,华夏人寿长期面临亏损,其管理层在表态时也指出,一个原因便是投资并未达到预期,而2014年华夏人寿首度实现盈利同样依赖于投资的良好表现,去年其投资收益达72亿元,可出售金融资产的大幅增值,实现投资收益率为9.2%,远高于行业6.04%的平均水平。今年华夏人寿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同样引人注目,1月,华夏人寿举牌并多次增持同洲电子以及增持中国银行、中国铁建、中国联通2015年等多只股票。
慧择提示:华夏人寿不仅自身保费规模增长较快,而且还获得了华资企业的增资,其450亿元的资本金跃升寿险业榜首。但业内人士表示,华夏人寿想要借道上市并不容易,日后还需要扩大保险销售渠道,使得保费规模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