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还没理财? 收益又比别人慢了吧

更新时间:2015-09-29 08:53
  【摘要】理财是社会中很多人选择的一种投资方式,那么,理财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何正确理财才能够达到钱生钱的结果呢?如何科学理财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下面小编将向您介绍关于理财的那点事。

  我们努力工作,累得死去活来,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达到“财务自由”。可是,财务自由哪有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通过努力,尽量多的通过劳动来赚钱;其次,我们要把维持生计后剩下的钱来做投资和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可是,就算你“理”财,财就真的会“理”你吗?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我们要做的真得很多。我们要会赚钱,更要学会用钱生钱。

  当然,投资理财还是细水长流更现实,由于复利的作用,一定是越早理财收益越多。关于复利的威力,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很能说明其强大的能量。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而使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要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赏一些麦粒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国王觉得很容易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国库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百分之一。因为即使一粒麦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数十万亿吨的麦子才够。尽管从表面上看,他的起点十分低,从一粒麦子开始,但是经过多次乘方,形成了庞大的数字。

  假设一个人33岁开始理财,每月投资3000元,年收益率按照6%计算,那么等到60岁时,总资产可达261万元,而假设这个人40岁才开始理财,还是按照上述条件,等到60岁时,总资产仅为152万元,两者相差109万!想想都觉得可怕。

  历史数据证明,在资本市场里长期稳定的赢利是非常难的,一年做到超过20.7%收益的人很多,但长周期的实现这样收益的人却屈指可数。为什么我们单独强调“20.7%”这个数字,那是因为这正是投资大师巴菲特50年投资生涯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能做到这个数字的人,除了他老人家,已无第二人。

  理财到了一定境界之后必须创造“被动收入”,只有钱来得不怎么费力气才可以谈“财务自由”,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投资。要想成为一个财务自由者,需要长期连续对管理学、投资学的钻研,需要对这两者进行非常认真的实际运用,不懂得管理自己资产的人哪怕偶尔得到了巨额财富,也很快就会赔光。只有长期的,作为稳定现金流存在的“被动收入”方能达到“财务自由”。巴菲特只有一个,我们不必成为巴菲特,但不想当将军的厨子不是好司机,既然我们学理财,那就好好学,别辜负自己的信心。

  慧择提示:成功的理财离不开对理财产品的选择,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才是一个好的理财方式。慧择网上有多种理财产品,各位消费者可以对这几种理财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