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浙江银行业净利润负增长 不良贷款余额居全国第一

更新时间:2015-09-17 11:19

  【摘要】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季末增加1094亿元,达10919亿元。截至上半年,浙江省银行业净利润大幅下滑,不良贷款率达到2.23%,不良贷款余额总量居全国第一。

  不良余额全国第一
  “2012~2014年,浙江省银行业合计处置不良2374亿元,其中核销940亿元,仅2014年处置了1321亿元。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上述浙江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据悉,截至2015年6月末,浙江省不良贷款率2.23%,比年初上升了0.2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677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一,比年初增加280亿元,超过了2013年和2014年全年增加额,这两年分别为248亿和117亿元。
  “前些年,各银行为争夺市场,做大规模,多多少少存在粗放式放贷的问题,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过度依赖担保等不同程度存在。资产质量在不断恶化。”某知情人士表示。
  以温州地区为例,近年利润不断下滑。数据显示,2011年温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为199亿元;此后连年下跌,到2014年,跌至-39.33亿元,同比减少-245%。据报道,从2012年至今年6月,温州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989亿元,相当于降低不良贷款率近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温州的不良贷款额为308.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08%。但相较2013年末的最高峰值(不良贷款余额为319.9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41%),近一两年温州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走低,呈现出“双降”的格局。
  此外,根据浙江省城商行年报显示,多家城商行出现了净利润大幅负增长的情况,如绍兴银行、金华银行、温州银行、杭州银行等2014年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增幅分别为-20.85%、-10.73%、-8.36%、-7.57%。其实,这些银行很多在拨备前的利润仍是增长的。如杭州银行,2014年拨备前其利润总额为67.39亿元,较上年增加9.43亿元,增长了16.3%。

  部分行业风险加速暴露
  “今年一季度,浙江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剪刀差比年初扩大411亿元,6月末,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余额为3442亿元,比年初增加480亿元,大量潜在的、隐性的风险还没完全有浮出水面。”上述浙江银行业资深人士称。
  此前,宁波银监局发布数据称,截至2015年6月末,宁波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367.98亿元,比年初增加75.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9%。分机构看,大型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机构低于平均水平。
  据了解,像宁波地区这样不良率超过2%的,在浙江省11个地区中共有6个,其中3个地区超3%。从较早的温州、杭州、宁波,现在已经蔓延到了绍兴、金华、舟山等地。行业集中度方面,正在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向其他行业扩展。“一些尚未暴露风险的行业陆续显现出来,比如建筑行业、各类信用卡等领域的风险也在加速暴露趋势。以前,更多的是中小型企业出险,现在连大型企业也不断出问题。”上述浙江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浙江已处置不良贷款690亿元,同比增加165亿元。”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虽然风险总体可控,但还没有见底。如果不良贷款处理不到位,经济转型升级也会比较困难。

  慧择提示:近些年,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多家商业银行出现净利润负增长现象,资产质量在不断恶化。浙江省不良贷款率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发展下去将不利于浙江省经济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