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期待大病保障为群众提供托底保障

更新时间:2015-08-26 09:38

  【摘要】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大病保险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牢固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

  要看到,前些年,由于缺乏全面有力的医疗保障制度,一些困难群体在患病后无钱医治,往往只能通过做出惊人之举,来博关注、求同情、获救助。两年前,河北一男子因无钱手术只能在家中自锯双腿,就被认为是击中了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软肋。而诸如“人肉沙包,十元一拳”“卖身救父”“卖拥抱救女”之类的患病求助事件,更是不时见诸报端,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成为大病保障难“托底”的见证。

  很显然,治疗大病,不能只靠普通老百姓以出格的举动来博头条、获同情,而必须以制度的力量,筑牢社会保障的安全网,让公众面对疾病更能从容以对,安心治病,获得稳稳的幸福。现在,正在推进中的大病保险制度,其实就是通过将有限资源向最需要的困难群体、最迫切的大病重病倾斜,来守护社会医疗保障的底线,为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家庭去进行制度兜底,释放政策红利,从而让城乡医疗保障更公平、更有效。事实上,这次大病保险制度,在制度安排上也有不少亮点。诸如全覆盖、制度联动、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这些表述,都既表明了大病保险的增值性公共服务性质,同时也发出了向国际水平靠拢的信号,表明了用制度“托底”民生的决心。

  当然,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好的制度要落地生效,真正惠及普通民众,还依然面临一些待解的问题。比如有媒体人调查就显示,当前的大病保险依然还面临着报销目录受限、筹资难、统筹层次低等诸多困难。从前期试点的一些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医保“吃紧”,使得大病保险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些,都需要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大胆创新、努力探索,通过对医保目录进行修订、提高筹资能力、建立有效的医保基金管理模式等方式,去真正解决问题,让政策红利能实实在在地惠及老百姓。

  大病保险让百姓收获了安定感,是一件大好事,但政策实施的关键仍然系于行动。要让大病保险托起民生与民心,只有通过切实的问题解决与制度完善,去打通制度落地的梗阻,让大病保险的制度更合理、更完善,让制度落地运行更顺畅,才可能让大病困难群体真正有尊严,让人民群众拥有更稳定实在的依托与幸福。

  慧择提示:大病保险能够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减轻人们的就医负担。但其仍存在这缺陷,为了使大病保险为群众提供保障托底,国务院对大病保险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对大病保险的实施提出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