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更新时间:2015-08-12 09:12
  【摘要】农业是立国之本,我国是农业大国,社会化建设离不开农业发展。为了保障农业发展,近期北京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政策性农业保险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对种植业、养殖业遭受自然伤害和意外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

  2014年,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06亿元,保险金额108.2亿元,参保农户11.8万户(次)。全市简单赔付率达到97.3%,赔付农户12.6万户(次),赔付支出4.19亿元。2014年新试点了树体保险、蛋鸡产业链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和北京杂交小麦种业一揽子保险,保费收入共计3100.9万元,同比增长530.3%;保险金额9.59亿元,同比增长95%;参保农户3833户(次)。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开办,推动了生猪价格市场机制、稳定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同时,为更好地促进名优农业产品研发与创新,还开办了北京杂交小麦种业一揽子保险,保障了北京自主研发的杂交小麦良种的推广和应用。

  自北京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风险保障作用逐步发挥,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市13个郊区县和首农集团等国有涉农企业,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有小麦、玉米、水稻、苹果、生猪、能繁母猪、奶牛等23大类。保障作用逐步发挥,保护了农民利益,为解决农业、农村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涉农政策的及时性、精准性、指向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农户防范风险和参加保险的意识,有部分农户还主动尝试参加了商业保险

  进一步做好农业发展的“稳定器”。据了解,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完善涉农保险体系架构。建立健全“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核心,灾前预防与灾后补偿相结合、保险机制与救济机制相结合、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覆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财产、人身、责任各方面”的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程度。继续完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研究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菜田保险和种业保险,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北京市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结构。允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和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在北京地区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市场主体由5家承保公司增加到7家。同时强化区县责任,调动区县在市场监控、险种研发等方面的积极性,将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从“自上而下”,逐步调整为“上下结合”。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管手段。充分发挥“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及信息服务平台”和“农险图”的业务监管作用,实现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与保监局、农委、区县等相关单位的实时连接,对每一笔农业保险业务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承保和理赔过程更为公开、公平、透明,有效防止虚假投保或夸大损失骗保等行为的发生,解决种植业投保面积不准确的问题。

  慧择提示:政策性农业保险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对遭受损害的种植业、养殖业进行补偿,有利于提高农民养殖种植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农民宣传了保险知识,对其它种类的保险险种的覆盖面也起到扩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