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农业保险给农民带来更多保障

更新时间:2015-07-30 11:38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保险就非常重要。在还没有农业保险的时候,农民都是看天吃饭,由于天灾人祸i,很多人的庄稼都得不到保障。农业保险就是专门为农民设计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不仅能够给农民很好的保障,也能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农业保险业务员获劳动模范称号
  近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关于表彰全国保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决定》,授予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农险部总经理于威“全国保险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据了解,这是农业保险业务中唯一的一位获奖者。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国贸的SK大厦,我们见到了于威。和进出这座高档写字楼的白领一样,于威也是一身西装革履,不同的是,他那明显被阳光暴晒的肤色和略显粗糙的面颊。“不是被高原上的太阳晒,就是雪山中的寒风刮,没法讲究。”于威笑着说。
  2004年,法国安盟保险进入中国开设分支机构;2011年,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对中国的保险行业来说,中航安盟还很年轻。”于威介绍。他从合资公司筹建伊始与公司结缘,在见证中航安盟筹划设立、开疆辟土的同时,也与之共同成长。

  跋山涉水,农业保险上高原
  神秘的北纬30度,横穿四川西部,南北分布着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与四川东部的盆地不同,这里幅员辽阔,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峡谷纵横,气候相对恶劣,因此经济欠发达,现代商业化的保险项目更是少之又少。“我们在2012年进入川西后,尽快把国家政策性普惠农险带给每一户农牧民,并努力开发特色新产品填补地方险种空白。”于威说。
  我国现行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政策性较强,国家构建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工具手段,形成合力对“三农”予以多方位支持,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灾后迅速恢复再生产、抵御市场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甘孜、阿坝、凉山三地就向国家申请了农业保险政策项目并得到了支持,但由于一直没有合适的承保方,项目收效甚微。中航安盟的西进如同及时雨,解了川西地区之急。2012年,于威开始率领团队在四川推广农业保险。“当时只有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一家在这片地区做农业保险业务,我们进入川西后,一是可以形成竞争,二是填补一些险种的空白。”于威说。
  横断山脉每年都会因各种人为原因造成森林火灾。于威和他的团队几乎跑遍了甘孜、阿坝、凉山地区所有的县市、林场。有时需要克服高原反应,在厌食、厌睡的身体状况下身背氧气袋还要持续工作;有时需要克服对危险的恐惧,在翻越雀儿山时,当地导游告诉他们随时会出现雪崩,他们战战兢兢,每一个弯道都十分小心,终于赶在天黑之前驶过危险区;有时要克服沟通的障碍,他们要付出几倍的耐心和细致,给当地居民宣传保险政策,讲解保险条款,让当地人理解农业保险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11月,在凉山地区的森林防火预备会上,中航安盟正式承保了近6000万亩林地。随后,甘孜、阿坝两地的承保工作也陆续启动。正是他们不懈努力和忘我付出,在祖国大西南的横断山脉,森林防护体系又多了一道风险防护屏障。

  勇担责任,农业保险抢险理赔在一线
  2013年,康定木格措景区发生森林大火,得知了火情,于威和他的团队第一时间赶到指挥前线,公司租用了直升机参与救援。在定位火点后,迅速建立起隔离带避免了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实现了快速赔付。
  相对于农业保险的其他板块而言,养殖业保险的风险相对较大。阿坝州红原县,是藏区重要的畜牧业大县,也是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现代牧业高寒牧区示范县。牦牛养殖是当地4万多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3年,中航安盟完成了当地20多万头牦牛的承保工作,为此,于威跑遍了14个乡镇,8000多平方公里。
  牦牛保险与其他险种有些不同,“每年冬季都有牦牛冻死,牧民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投保意识。而且为每头牦牛打耳标,这个工作量很大。”于威说。根据当地牦牛生产和牧民的习惯,于威和他的农险团队坚持驻守在高原,了解牦牛养殖风险和特点。在全面启动承保后,努力缩短理赔和付款时限,给予牧民2000元一头的理赔款,这样牧民及时得到补偿恢复生产,同时也培养了牧民发展牦牛生产的风险意识。
  和其他类别的保险业务不同,农业保险的承保、查勘、理赔工作总是要去一些条件艰苦的地方。对于困难,于威从不抱怨,而是看作一种宝贵经历。说起上高原、过雪山、沐风栉雨,他只记得行走在川藏地区,入眼的都是大美河山,看到的都是藏族同胞拿到保险赔付款后的喜悦神情,带走的都是和纯朴善良的牧民结下的深厚友谊。开拓创新,践行“三农”情
  农业保险赚不赚钱?于威说,在现行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框架下,大部分的农业保险业务源于中央财政补贴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业品种。在保费构成方面,大体上中央财政占40%,省级财政占25%,县级财政占15%,农户仅需支付20%左右。在保障水平和保险责任方面,政策文件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农户而言,最重要的是生产生活有了一份托底保障。此外,他也积极参与研发新的保险形式,让农业保险更有针对性地惠及更多农民。
  “我在东北的时候,农民反映保费太低,一亩玉米就算绝收也只有200元。我们当时的解释是现有的农业保险只是保物化成本,而不是保产量或收入。”于威说。但对于潜在的市场缺口,顺应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形势,满足不同地区农民差异化的农业保险需求,于威和他的团队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地方的产业政策,研发了陕西玉米产量保险、吉林草场植被指数保险、四川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10余项创新保险业务。围绕国家“一县一业”的农业发展战略,推广了花椒、核桃、果蔬类、小家禽类、淡水养殖类特色保险业务,对国家大宗作物、品种农业保险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作为农业保险行业的一名老兵,于威说,任何成绩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也正是这个团队的踏实肯干,大家才能一起走得更远。“农业保险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一辈子干好这一件事就值。”

  慧择提示:农业保险就是一种惠民保险,很多农民因为有了农业保险重拾种植信心。当然还有一些人不知道农业保险或对他认识不足,面对这种情况要积极宣传,让农民了解实情。但是经常会有农民反应问题,说明农业保险还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