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竞争。近期,在基金市场,公募与私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拼。此次比拼的着重点在收益上。公募追求最大收益,私募追求绝绝对收益,到底谁能笑到最后,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公募收益大回撤
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381只公募基金实现今年以来收益翻倍。就在多只公募基金自豪地宣称已经大幅超越2007年牛市收益之时,市场突然遭遇本轮牛市以来的最大调整。短短一周时间,上证综指跌幅达13.32%,创业板指的跌幅更是接近15%。一直以来保持高仓位的公募基金收益出现明显回撤,截至6月19日,今年以来收益翻倍的公募基金仅剩下105只。
尽管一些公募此前开始有意识的调低仓位,但在系统性风险面前,这些防御措施显得相当脆弱。据好买基金测算,截至上周,偏股型基金仓位下降1.79%,当前仓位75.61%。其中,股票型基金下降1.79%,标准混合型基金下降1.79%,当前仓位分别为83.2%和64.93%。尽管公募基金的仓位较前期有所下降,但接近7成的平均仓位依然在市场的剧烈下行过程中导致收益出现大幅回撤。
从5月开始,一些基金经理开始寻找那些尚未出现大涨的二线低估品种,而目前还没有大幅上涨的成长股多半是概念多于实质,这为基金经理选股造成一定难度。“如果创业板的行情还能继续,那么一定是强者恒强的局面,因为从基本面的角度而言,只有那些真正的龙头企业才具备优势,这种优势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愈发明显。”就在公募基金经理的两难取舍之时,市场的调整突如其来。
“由于公募基金的仓位始终相对较高,当系统性风险来临之时,也只能被动应对。”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无奈地表示。由于市场调整往往对全体公募都造成影响,而公募基金更多的是考核排名,因此公募基金经理在市场调整来临之际的心态都较为淡定。
对于相对排名的考核,使得公募基金经理往往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这使得公募基金的排名在市场风格转换之时往往出现较大的波动。在2014年年末的市场风格剧烈切换之中,坚守成长与坚守蓝筹者在年度排名即将落幕之时,名次发生对调。而本次市场调整之前,在中国证券报媒体人接触的基金经理之中进行大规模调仓者并不多。
有公募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持有人应理性看待公募基金的收益回撤,由于公募基金仓位被动调高,公募基金的持有人就是天然的市场多头。“某种程度而言,保持高仓位既是遵守交易规则,也是对持有人的管理费负责,如果不看好后市发展,持有人可以选择赎回。”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基金经理说。
私募江湖的牛市“束缚”
无论如何,在牛市初期的比拼中,相对“保守”私募暂时落后。
“牛市的上升阶段,私募往往跑不过公募,在以往的历次牛市中,莫不如此。”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对中国证券报媒体人表示。好买基金也表示,截至5月末,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1.57%。其中,有200多只基金收益率翻倍,涨幅最高的“倚天3号”上涨333.37%;排在涨幅前十的基金中有9只产品收益率超过2倍。5月,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11.73%,沪深300同期上涨1.91%。月收益率冠军深圳大帅资产的“湘军彭大帅2号”上涨123.91%。然而在牛市中,不仅许多私募基金获得超额收益,公募基金的业绩也十分抢眼。甚至在近1月、近3月、近6月和近12月平均收益率的对比中,公募基金的表现均好于私募基金。
没有比“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更能体现公私募之间的差异。在本轮调整之前,奔“私”不久的深圳某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对中国证券报媒体人表示,当下市场的风险正在积聚,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调整,不久之前发行的新产品采取相对稳健的建仓策略。该投资总监任职公募期间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曾被评为金牛基金经理。事实表明,该投资总监这次敏锐地感知到了市场的风险。
在上述人士看来,公私募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束缚”的形式。“公募基金的束缚往往是条款制度的束缚,而私募基金的束缚则是追求结果造成的压力。我无时无刻都在考虑的一件事情是,如何为投资者获取绝对收益,这是私募基金的安身立命之本。”
由于追求绝对收益,本轮牛市以来私募的分红比例不断加大,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持有人在本轮牛市落幕之际能够获取绝对收益。数据显示,私募基金在积累正收益的同时,也取得基金分红的客观条件。好买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以来,私募分红次数大幅增多,截至2015年3月11日私募分红1089次。去年6月份以来私募单月分红次数甚至超过以往的年度分红次数。其中2014年12月,私募单月分红252次,也是自2006年私募出现分红现象以来分红次数最多的月份。
好买基金表示,不少私募选择分红颇有将前期业绩兑现、落袋为安之意。事实上,在去年市场涨幅较高的阶段,私募基金已经取得较为不错的正收益,私募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分红,将前期已经累积的一些收益分配给投资者,这样也能规避后市可能带来的市场回调风险。也正是基于此种考虑。在私募产品的设计中,有些私募也是通过约定分红的设计来吸引客户。总体来说,私募分红之所以比较吸引高净值客户,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客户希望在持有产品的同时,每年能看到一点收益;其二,不少客户会希望暂时将利润落袋为安,留待日后再投资。不仅如此,在市场并未表现出大牛市行情之时,通过分红的方式能给这些想赎回的客户一个“缓冲期”。
谁是长跑冠军
或许,此前的“疯牛”行情本就不是私募基金擅长的领域。有投资人士表示,对于公私募的选择,不能简单通过对比短期平均收益率下结论。首先,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短期的高额收益并不能说明基金经理有高超的投资水平。投资者应多关注长期业绩稳定、经历过牛熊转换的基金经理。在2008年大熊市中,公募基金一片哀鸿,而有些私募基金却获得超额收益,比如曾军管理的“金中和西鼎”、徐大成管理的“博颐精选”、江晖管理的“星石”等。第二, 本轮牛市中许多经验丰富、长期业绩优秀的公募基金“大佬”奔私,比如景顺长城基金的王鹏辉、博时基金的邓晓峰、宝盈基金的王茹远、上投摩根的冯刚等等。当大盘4500点左右宽幅震荡的风险越来越大,在此节点,关注这些能在熊市中获得超额收益的老牌私募或者近期公转私的明星基金经理,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对于资金量在100万元左右的投资者而言,牛市期间应该选择私募还是公募?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公募基金是更加稳妥的选择。“尽管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但这并不等于私募基金的波动性就会小于公募,与齐涨齐跌的公募产品而言,私募产品之间的差异巨大,并且优胜者的优势往往难以持续,这为普通投资者挑选私募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牛市何必买私募?”一位上海资深投资人士表示,公募基金不提取20%的业绩报酬,这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投资公募基金成本较低,日积月累下来,其复利效果相当惊人。正如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掌舵人大卫·史蒂文森所言:在扣除20%,甚至有的高达30%的业绩报酬后,对冲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并不具备吸引力。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研究称,绝大部分私募产品业绩缺少稳定性和持续性。当分年度来考察私募产品的业绩表现时,最近几年每年业绩都能战胜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的私募产品比率仅为8.81%,而每年都能跑赢市场的私募基金比率低至2.70%。
慧择提示:公募与私募之间的大比拼,为基金市场增添了一大新的事件。公募追求的收益与私募追求的收益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有差别的只是收益多少的问题。这一场大比拼,对基金市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小神童5号意外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277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1025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2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