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更新时间:2017-08-26 03:26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越发火热,尤其是乡村旅游更是受人喜爱,而乡村的绿水青山在游客眼里是风景,在乡村群众眼里就是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在人均GDP跨越4000美金门槛后,中国的旅游消费正进入大众消费的快车道。作为大众化旅游消费中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消费领域,近年来中国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并对不同消费层次和类型的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点燃乡愁” 乡村旅游受热捧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来自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到70%以上,平均每个黄金周可以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
与其他旅游形态不同,乡村旅游的基础在农村、根基在农业、主体是农民。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人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让绿水青山点燃游客心中“最美的乡愁”,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正在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近日在湖北恩施调研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近些年来,基层农民在不断摸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道路。上个世纪80年代,城里人涌向四川成都近郊的郫县、锦江区,广东珠海的近郊农村,看农家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喝农家茶,成就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雏形。在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以地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养生文化、餐饮文化等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如今,伴随着国民休闲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体验型、度假型和休闲型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始主导乡村旅游市场的格局,吸引游客由匆匆过客变为滞留休闲,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更为明显和深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农民尝到生态保护“甜头”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二三产的融合,拓展了农民创收致富的渠道。
丽水市遂昌县是浙江着名的山区贫困县。数年前,当地农民周春芳通过流转承包了80亩茶园和100多亩竹园,办起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休闲农庄。因为品质优良,口感鲜爽,过去卖不起价格的茶叶和冬笋成了抢手货,仅今年冬天他销出的冬笋就有几万斤。
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说,丽水一直是浙江的欠发达地区,过去百姓觉得守着青山就是守着穷,可现在这样的观念完全被颠覆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绿水青山和优质生态成为丽水最大的资源”。在乡村旅游带动下,去年一年,丽水本地的农产业仅在网上的销售额就高达30多亿元。
德清莫干山脚下,以低碳环保和无景点式健康休闲旅游为卖点的“洋家乐”吸引了大量高端白领和外国游客的到来。出租废弃民房,在“洋家乐”打工,蔬菜、茶叶、水果等农副产品还可以定向销售给“洋家乐”。湖州市旅委主任干永福介绍,发展了乡村旅游之后,筏头乡等地村民每户每年可增收至少10万元。
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了乡村的生态环境,让绿水更绿,青山更青。
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让中国竹乡安吉一举成名,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景点附近的余村居民受此启发,毅然关停了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300万效益的三个石灰矿。10年过去了,余村一年的旅游收入已经达到1500万,是10年前卖石头的5倍之多,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变。安吉农民吴启明说:“过去靠上山砍柴为生,现在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恨不得后门的两棵树早点长大,生态好引来客人多一些。”
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未来发展需避免“千村一面”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提升了百姓的文明程度。
过去各地政府拿出大量的资金整治乡村环境,但百姓却不买账。“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新农村建设没有产业支撑,是没有生命力的。”浙江省湖州市市长陈伟俊说,把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百姓们就会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如今,湖州农村的门前户后再见不到垃圾乱扔,清澈的池塘不见到洗衣服洗菜的人,也不再有人去涂抹刷白的墙。在孕育了全国第一个“洋家乐”集群的筏头乡,村民们不仅自觉保护环境,还向游客们发出征集令如果在山里捡到3个以上烟头的给予重奖。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中国蓬勃兴盛的旅游产业的一种形态,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它帮助落后地区百姓挣脱了贫困的枷锁,承载着农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旅游专家石培华说,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规模空间巨大,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专家也表示,目前我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还不均衡,在大力扶持发展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避免千村一面;要善于发现和发掘旅游资源,实现业态多元化,避免僵化思维、低水平复制;要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避免生搬硬套、生造景观;同时,各地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旅游政策法规的前瞻性设计,对用地、贷款、税收、工商管理等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环境优化。只有这样,中国的乡村旅游才能真正实现从无序到规范,变单一行业为富民产业,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全域化均衡发展。
慧择提示: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处于青山绿水的乡村完全可以变身为乡村旅游景点,带领乡村群众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