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通过三条路径涉足公募基金

更新时间:2015-05-21 13:11

  【摘要】在各项利好因素的不断推动下,保险公募基金扩容提速,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涉足公募基金领域,一些保险公司主攻固收类基金。下面小编就带您了解相关情况。

  保险涉足基金三条路径
  保监会本周向华泰保险集团下发批文,允许其投资设立华泰基金管理公司,股权占比达到80%;无独有偶,上周,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也拿到保监会一纸批文,将以事业部形式进入基金领域,但仍有待于证监会进一步审批,据了解,目前其相关申请材料尚未报送至证监会。
  经媒体人梳理发现,目前,保险公司涉足公募基金的路径有三条:一是新设基金公司,如已开业一年多的中国人寿旗下国寿安保基金公司,安邦人寿年初获批全资设立的安邦基金管理公司;二是事业部形式,如泰康和人保都在旗下资产管理公司项下新设一个基金事业部,相较于新设基金公司,事业部形式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改制快;三是收购现有基金公司,如民生人寿上个月被核准收购浙商基金管理公司50%股权。

  主攻固收类基金
  保险公司的相继入局,让现有基金公司感受到了压力,他们将资产规模动辄超千亿的保险机构视为未来的劲敌。
  这是因为,近年来,保险机构凭借资产管理业务积累了大量的客户群或准客户群,其资产管理规模相比传统公募基金体量更庞大。相比单纯追求相对收益的传统公募基金,保险资管更注重“绝对收益”诉求的特性,令其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因势利导,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很可能成为未来保险机构涉足公募的利器。一位保险资管相关负责人举例说,“由于管理资金体量大,我们在固定收益市场上具有一定话语权,配置得越多就越有优惠。相比之下,多数传统基金公司资金量较小,在固定收益市场上无法玩转,而只能更多地去配置一些高风险品种。”

  销售短板待补
  “虽然热情高涨,但毕竟公募是新生领域,初期不敢冒进、重在扬长避短。”对于被其他机构视为劲敌,一家大型保险资管高管笑言,作为公募行业的“新兵”,他们没有太多的雄心壮志,只是把公募基金业务作为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
  客观原因摆在眼前,由于监管政策以及委托人个性化的投资限制等约束因素,保险行业缺乏可比口径的历史投资业绩,这使得个人投资者短期内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难以客观评价。在涉足公募初期,保险公司首先是要把品牌和口碑建立起来。
  更棘手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销售能力的短板。一直以来,保险公司旗下资管公司专注于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主要以专户形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几乎未涉足社会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导致多年来保险资管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销售主动性较差、挖掘客户能力欠缺。
  不过,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制度障碍已除。保险机构已被允许代理销售基金产品,这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涉足公募的销售短板便迎刃而解。因为,涉足公募业务的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有一批庞大的保险代理人销售团队。
  虽然政策上并无障碍,但销售能力仍有待于提高。毕竟保险和基金的产品属性不一样,保险代理人的综合素质亟需提升。

  慧择提示:现如今,保险公司主要通过新设基金公司、事业部形式以及收购现有基金公司三条路径涉足基金领域,并且主攻固收类基金。不过,尽管保险涉足公募基金的热情较高,但销售能力的短板仍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