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
豪车保险,在保险业对它有着另类的解读,一般情况下,很多
财险公司都不愿意承保豪车的,因为
理赔数额过大,但是还是有财险公司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
4月的一个原本平常的晚上,却因为一辆法拉利跑车与一辆兰博基尼在北京鸟巢附近的大屯路隧道内发生碰撞,顿时引发公众密切关注。
而在保险业,这起事故有着另一番解读。
“不知是哪家财险公司给这两辆豪车投了保,这下亏大了。”一家财险公司人士调侃道。但他个人估计,最大的可能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曾承保这两辆豪车。毕竟,豪车保险属于一项高赔付的亏损业务,直至目前多数财险公司仍较为审慎。
豪车保险涵盖包括车损险、划痕险等常规险种,但与一般车辆保险不同,豪车保险的保额动辄数百万元。一旦其出现交通事故,意味着保险公司相应的理赔额也将巨大;加之豪车零部件大多需要海外进口,维修人工成本亦较普通车辆要高,赔付维修费用又是一笔大额开支。
以一辆价格约140万的宝马7系为例,其通常的全险保费在2-3万元,但其仅一个保险杠的损坏,维修费用就可能高达三万多元。在众多财险公司眼里,这样的保费与维修成本实现不成正比,承保亏损风险无疑居高不下。
然而,要财险公司完全放弃豪车保险市场,却又心有不甘。
一家财险公司核保部人士坦言,若能有效降低赔付率与控制维修成本,豪车保险是可以实现承保盈利的。
然而,要切入豪车保险市场,并非易事—谁都不愿为这片蓝海市场,承担过高的赔付成本。
一家在线车险比价平台最惠保的负责人则认为,豪车保险要实现承保盈利,需要的是业务创新,比如建立共保制度,由两三家保险公司共同为一辆豪车承保,分摊理赔费用以降低自身赔付额度;或按照豪车的具体出行次数设定相应的保费,即当豪车需要出行时,可以向财险公司备案,按每次出行的旅程与路状等因素,支付相应的保费;此外,财险公司还可以引入国际市场操作惯例,对豪车保险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企业家、年轻男车主、年轻女车主等客户群体的不同驾车习惯用途,设定不同额度的豪车保险费率,实现承保盈利。
豪车保险“一车一议”
其实,各家财险公司对豪车的界定标准并不一致,比如多家中小财险公司将身价超过100万元的汽车定为豪车,
太平洋保险则将这个标准提高至200万以上。
尽管豪车界定标准各有不同,但财险公司对豪车保险的核准流程却出奇的一致,都是采取一车一议的形式,甚至个别财险公司分支机构直接将豪车保险需求交给总部核保,才肯办理承保手续。
“豪车保险市场的现状是,保险公司不敢保,车主也不愿保。”上述财险公司人士指出。对财险公司分支机构而言,一年整体车险保费收入约在1亿元,但承保一辆豪车的单次理赔费用就可能达到100-200万元,一下子拉高承保业务的理赔支出,实在有点“吃不消”。
而豪车车主之所以不愿保,则是他们购买豪车的主要用途是公务应酬,一年驾车出行次数屈指可数,为仅仅几次出行就要花费数万元保费开支(仅车损险保费就占到豪车身价的约1%),同样有些“不划算”。
前述最惠保负责人透露,目前他的平台拥有数百辆豪车打算投保,但真正提供车险报价的只有2-3家大型财险公司,以至于不少车主最终决定放弃。
“即使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也会增加不少附加核保条件。”他表示,较常见的是对年轻车主驾车用途进行审核,如果车主平时喜爱赛车、攀岩等运动,保险公司则未必承保。
按照车险相关条款规定,车辆在飙车期间发生事故受损,保险公司是不予理赔的。但笔者多方了解到,如果单辆豪车发生事故受损,保险公司仅仅通过事故现场核查,往往难以判定这辆豪车是否由于飙车而出险受损,无形间额外加大了理赔风险。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内部还会考量豪车承保量占比的变化,若豪车承保量占比超过一定比例,保险公司也会适时降低数量,以控制风险。
通常保险公司比较倾向核准企业家的豪车保险需求,因为基于公务应酬的驾车行为不大容易发生事故。但是,一些细心的保险公司也会考核这些企业家子女是否喜欢赛车,作为核保的重要依据。
尽管国内豪车保险面临承保亏损尴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注定无利可图,关键是找到承保盈利的方式。
目前,涉足豪车保险业务的财险公司往往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是承保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品牌的豪车,毕竟这些车销售量日益增加,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整体理赔费用。相比而言,宾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顶级豪车往往会被敬而远之;二是在适当提高豪车保费同时,与车主一对一协商具体的理赔范围,降低赔付率。
“现在很难判断这些措施能否确保豪车保险尽快实现承保盈利,但它已经成为财险公司布局豪车保险的一种趋势。”他说。
自贸区平行进口车新商机
近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的试运行,突然给豪车保险业务发展带来一片新空间。
近日,太平洋保险与人保共同为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提供机动车辆保修责任保险服务。
所谓自贸区平行进口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由经销商从海外市场买下,并引进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尽管这种渠道与国内授权经销渠道保持“平行”,但考虑平行进口汽车缺乏品牌厂商授权,往往缺少售后服务保障。
为此,太保与人保共同设计了一项新型汽车保险服务。具体而言,由平行进口汽车经销商购买这款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则为这类车辆在使用3年或行驶6万公里(两者以先到者为准)范围内,承担汽车质量问题所产生的修理费用。
“事实上,自贸区平行进口的汽车,多数是动辄数百万元的豪车。”一位财险公司人士表示。但保险公司之所以愿为这类豪车承保,主要原因是这类车价比境内低30%-40%,且维修零部件也是平行进口,较境内低不少,无形间降低了保险公司整体理赔成本,有机会实现承保盈利。
不过,要确保业务盈利,保险公司首先要解决的,是分散性业务的理赔服务体系建设。为此,太保与外高桥平行车交易市场展开合作,由后者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承担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的维修鉴定服务职责,并试点在长三角范围内搭建维修网络。
“未来还会尝试将全国车险理赔维修服务网络并入这个体系。”一位太保人士透露。目前公司需要做的,是进一步优化理赔流程,降低不必要的理赔开支。由于这款保险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均是平行进口汽车经销商,因此车主其实无需直面各种维修的琐碎工作,相应的维修检测(确定是否属于
保险理赔范畴)、维修理赔的流程与费用结算,均由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维修网点与保险公司协调完成,确保每次维修的价格公正公允。
在上述财险公司人士看来,随着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数量持续增加,一旦理赔率与理赔费用能得到有效控制,这类豪车保险有望在1-2年内实现盈利。
慧择提示:豪车保险所需要的理赔太大了,一般财险公司是不愿意冒险的,然而,若是能有效降低赔付率与控制维修成本,财险公司还是可以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