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这个高速发展的浪潮推动了保险产品的升级,在近期,某
寿险公司一鼓作气推出了5款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这也让大众消费者对
互联网保险产品开始关注起来。
随着近两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越来越多保险公司转向开发专门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根据Wind数据及小编梳理发现,目前市面上共有超过500款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险企将个险、银保等渠道产品“简单粗暴”地移植到互联网渠道的方式开始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专属保险的纷纷面世,一大批 “伪互联网保险”纷纷亮相。保监会也于4月9日表示,“我会鼓励‘互联网+’与保险结合的创新,但坚决反对打着产品创新的幌子,误导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开发或销售带有赌博或博彩性质的产品。希望广大保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提高警惕,注意风险。”
网销意外险居多
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高速增长,网销产品的设计也朝着更加互联网化发展。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部分最新产品未纳入统计),目前市面上仅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有480余款,加上近期新推出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目前各个险企推出的仅在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产品共超过500款。
具体来看,这500款专属保险产品中,意外险300余款,健康险80余款,两全保险40余款,万能险20余款,
分红险10余款,定期寿险7款,及少部分其他险种。从缴费方式来看,其中360多款均为趸交产品。
小编查阅这些保险产品发现,其中绝大多数产品是在2013年、2014年相继面世的。尤其是去年以来,大批网销专属产品被研发出来,并投放于险企官网、微信等渠道。
事实上,2013年之前,多数互联网保险来自个险、银保等渠道,专门用于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还较少。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开始,一些保险公司将部分保险责任简单的意外险、健康险“搬到”了互联网平台上;此后,部分线下理财型保险也被“迁移”直销平台上;随着公众对自身健康风险关注越来越高,回归保障本质的定期寿险和健康险也成为保险公司网销的目标产品;随后,专属互联网产品相继出现。
小编发现,上述保险产品中,部分产品“专属”特性较为显著,如某险企推出的“网络直销出游资助卡”标明,“该卡是保险公司与当地的软件公司合作,客户买软件公司的杀毒软件时,该卡赠送给客户,不作外部销售”。另一险企推出的保险卡也明确标明,“该卡是赠品,不作为外部销售”。
险企推出大量网销专属保险的动力源于成本优势。保监会在此前发布的《我国网络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建议》中表示,保险交易和服务均通过网络进行,可节省代理费用和业务维护费用,降低销售成本。
以某保险公司为例,其网络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后援支持费用、网络通讯费用、保单寄送费用、单证费用、设备折旧等,总体费用率约为12%(若使用电子化保单,可免去保单寄送费用和单证费用,其费用率可降至10%),而其个人代理渠道的费用率约为28%,是网络销售渠道的2.3倍。
网络保险的虚拟性也能带来交易便利。保险公司即时受理网上投保申请,意外伤害险等险种可自动核保、确认收费、生成和传送电子保单,客户可24小时自助交易,且投保人可不必前往保险公司柜台办理业务。同时,通过网络渠道,各种保险信息都能便捷地传递给消费者,从而发掘潜在客户,促成更多交易。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4月1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知识读本中表示,目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产品服务创新缺乏个性和针对性的情况,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监管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引导保险公司走创新发展之路,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职业规划和行业特点等设计个性化、定制化、多层次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大限度地发掘客户需求,增加保费收入。
值得赘言的是,随着各险企对互联网产品的重视,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开发岗也比较吃香,部分险企也开出了20万元-40万元的年薪招聘互联网保险事业部经理。
“伪保险”纷纷亮相
去年以来,借着互联网保险巨大的想象空间,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不断扩容,互联网保险产品也更加多样化。
从保险机构来看,2014年,互联网保险业务规模继续大幅增长,当年保费收入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截止到2014年,全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达到85家,2014年全年新增26家。其中,69家公司通过自建在线商城(官网)开展经营,68家公司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其中52家公司采用官网和第三方合作“双管齐下”的商业模式。
慧择提示:互联网与保险业务的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现在互联网保险产品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很多平台产品良莠不齐,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慧择网是全国领先的保险电子商务平台,因为专业,所以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