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届两会上,保险业的未来发展受到关注。目前,保险业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医改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时代赋予保险使命与责任,
保险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3月8日的全国两会保险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指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对于保险业进一步找准定位、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保监会将与各位代表委员共同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保险业的使命与责任,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努力开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能否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取得新成效,关键是找准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契合点,明确主攻方向,布局重点领域,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经济创新活动、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贡献积极力量。保险业可以通过发展责任保险,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辅助政府社会管理。保险业也可以通过发展养老健康保险和开展
巨灾保险等,促进政府管理成本降低并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保险业还可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表示,
保险业应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潜心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风险本质,通过周到细致的金融保险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保险消费者对保险有更多获得感,是当代保险人必须肩负起的使命。王滨建议,保险业应潜心研究人口生命周期的风险本质,务实做好健康管理养老保障服务,努力促进社会保障服务升级,同时要围绕政府简政放权、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潜心研究社会治理、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生态自然中各种风险本质,务实做好风险管理经济补偿服务,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升级。此外,保险业应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潜心研究经济建设中的金融资源需求,务实做好保险资金运用和资产管理服务,努力适应并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同时围绕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潜心研究企业跨境经营风险本质,务实做好跨境保险服务,努力用保险保障提高中资企业海外权益保障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董事长吴焰提出,保险机制不仅可以为企业开展跨境投资贸易合作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与服务,而且能够引导企业加速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走出去”的质量。吴焰建议,一是将保险作为制度性安排纳入“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之中,加大对装备出口、营运责任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关险种的支持,鼓励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出口企业在国内投保出口货运险,对保险公司的国际化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优惠,对大型保险公司“走出去”相关业务的考核放宽短期盈利要求等,引导更多国内保险资源投向“一带一路”建设。二是支持具备一定资本实力和良好商誉的中资保险公司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劳务输出、承揽境外工程项目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营业性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国际化的经营服务网络,增强我国境外保险服务规模与实力。支持中资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境外运用的范围和形式,提升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三是加强与沿线国家保险业的沟通合作,既为保险企业“走出去”营造公正、公平的外部环境,又有效防范风险跨行业、跨境传递,并有效扩大我国在丝路带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四是探索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在海外信息共享、业务互动、机构共建等方面的银保合作机制,进一步畅通“走出去”企业的投保渠道,强化保险对“走出去”企业的落地服务能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对保险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保险业提供了进一步大发展的广阔平台。尤其是保险“新国十条”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更使得保险业获得了全方位的政策红利,也让社会各界对保险业寄予了很大期望。而2014年保险业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整个行业利润增长106%;保险业赔款与给付7216.2亿元,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114万亿元……,这一靓丽的成绩,也为保险业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好风凭借力,乘势上云霄”。随着2015年两会的深入展开和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保险业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春天。保险业一定要倍加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调结构促转型,强化风险防控,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瞄准靶心,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精准发力,勇担责任,不辱使命,成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动力、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抓手。
慧择提示:2015年以来,我国政策对保险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未来,保险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保险业需要紧紧抓住市场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