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险企养老社区应一视同仁 养老社区还有很多困难

更新时间:2015-04-22 11:15

  【摘要】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一对夫妇需赡养4位以上老人的局面,因此养老社区备受人们关注。不过,据报道,目前,我国养老社区还存在很多困难,那么具体有哪些困难呢?

  由于政府对营利性养老机构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采取不同的补助措施,包括国内险企在内的民营养老机构筹建的养老社区一开始就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在接受媒体人采访时表示,作为已经开始运营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我们最希望政府在房产税方面给一些优惠的税收政策。另外,部分险企的养老社区已经开始营业,我们希望政府能给一个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同等优惠的政策”。

  险企养老社区应被一视同仁
  从国内的保险公司来看,目前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泰康人寿、合众人寿、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险企已经介入养老产业。由于养老地产前期投入较大、盈利周期较长,前期政策扶持就显得十分重要。
  戴皓表示,这两年国家对养老地产的税收进行了调整,营业税也有减免,但这次提案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养老领域再也不能有2个轨道了。
  2个轨道是指,由于政府对营利性养老机构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采取不同的补助措施,包括国内险企在内的民营养老机构筹建的养老社区一开始就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戴皓表示,和民营养老机构相比,国有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几乎什么都不交,除房子是政府拨的之外,还有各类扶持政策,这导致民营养老机构无法和国有养老服机构竞争。“所以我们建议政府不要搞双轨,双轨对整个社会的资源是一种创伤,无论是民营还是国有,都是给国家社会做贡献,为什么要搞双轨,能不能合在一起,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实现。”
  他进一步解释道,有些机构打着非营利的旗帜在做营利性的事,所以还不如一视同仁。“像我们这种大企业,不可能申请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即使是申请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际上也是营利性的,只是赚钱的手段不同而已。”另外,从整个社会资源来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就是自己跟自己打,这是一个劳民伤财的事,没有意义,政府鼓励大家做,最后又设置很多壁垒、很多不公平的政策,这样民营养老机构就做不下去了。

  养老社区还有很多困难
  戴皓表示,合众的养老产业除了武汉以外,辽宁有,广西也有,还会根据发展、根据机会建立一个盈利的模型,逐渐的在全国布局和考虑。“我们在湖北的养老产业,应该说总体做的还可以,但是前期还是有好多困难,比如合众的养老社区营业不久,政府就在对面搞了一个比较大的养老企业。”
  在民营企业养老机构运营方面,他举了一个某险企养老社区盈利状况的例子:以武汉一家纯照料型服务机构为例,2014年服务收入仅400万元,而人员工资、水电气等能源费用和各种税费的运营成本高达1300万元,净亏损900万元。”亏损之外,戴皓还表示,如果加上这家养老服务机构5亿元的投资,“按照5%的银行利率保守计算,又是2500万元的损失。”所以综合折算下来,这家养老机构一年至少亏损3400万元。
  不少险企人士认为,养老服务业和保险的结合才刚刚开始,当前是保险公司布局养老产业的好时机,但盈利至少在5年之后。在此起步阶段,应加大政策对险资投资养老地产的扶持力度。
  按目前保监会政策,险资投资养老地产被限定在“只租不售”范围。这给一些保险公司带来了资金压力。戴皓认为,如果完全按照租赁模式,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大、收益低、周期长,很难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而消费者不喜欢租房,更偏好购买,居住在自己家里。因此,养老社区应“可租可售”。
  他还建议,对实物型养老保险计划给予个人所得税延迟缴税的优惠政策,即参与实物型养老保险计划的个人,其缴纳的保险费在不超过个人收入一定比例的范围内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是在领取年金入住养老社区的时候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泰康之家CEO刘挺军此前也认为,应明确补贴问题。区分是不是养老机构的核心点不应该放在盈利上,而应该看是持有还是卖,如果是长期经营的,就应该享受补贴。他还建议,把补贴供方变为补贴需方,特别是应该在社保基金中拿出一块来支付老年的病后康复和部分护理需求。
  此前险资大规模布局养老产业,如今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没有政策支持、没有民资参与、同业间缺乏经验共享、长期投资风险缺乏对冲等,都成了待解的当务之急。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目前,我国养老社区还存在很多困难,包括投资大、收益低、周期长等。面对这些困难,专业人士表示,政府应大力发展个人所得税延迟缴税的优惠政策,明确补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