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各个行业的离职人数不断增加,其中基金行业不断刷新了离职人物的纪录。据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共有212位基金经理离职,那么离职潮的持续会给中小基金公司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
2014年全年共有212位基金经理离职,相比2012年的111人和2013年138人,这一数字大幅刷新了离职人物的纪录。
“事了拂衣去,江畔落日圆。”
新年伊始,多位公募大牛文采斐然的离职信在微信朋友圈里热转。其中被公认为最有文采的是杨绍基上述的“归去来兮文”。
1月底,金鹰基金发布公告称,金鹰中小盘基金经理杨绍基因个人原因辞职。
资料显示,杨绍基2007年8月加入金鹰基金,先后担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研究发展部副总监、基金管理部总监、首席投资官。其曾先后管理金鹰策略配置、金鹰稳健成长、金鹰中小盘、金鹰成份优选等4只基金。
而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金鹰基金离职的第五位基金经理,杨绍基是这些人中资历最深的一位。
而2014年全年共有212位基金经理离职,相比2012年的111人和2013年138人,这一数字大幅刷新了离职人物的纪录。2015年随着牛市持续,这股离职大潮是否仍将继续?
离职潮持续
根据IFND的数据,截至2015年2月9日,2015年一共有18家基金公司的20位基金经理离职或变更职务,而2014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8位。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坦言:“牛市来临了,基金经理很多都在考虑离职去私募赚钱,只是现在还没有集中爆发。由于时至年尾的考核时点,基金经理也许会等到年终奖落袋为安后再选择离开,估计2015年公募基金将会迎来一波非常明显的公转私浪潮。”
不得不说,2014年这一波久违的牛市在某种程度上红火了基金产品的发行以及偏股型基金的销售,但另外一方面却也给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潮添了一把火。
众多明星基金经理奔私而去,寄希望在这波牛市中淘到金,事实上公募明星经理在“奔私”后的表现也证明了其号召力。
王茹远2014年10月离开宝盈基金,成立私募基金公司,而后王茹远抢发多只私募产品,并创造了一天抢购16亿的成绩。
2014年12月,上投摩根基金原投资总监冯刚离职,业界也认为其将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冯刚直接管理基金超过8年,穿越牛熊市,累积收益高达415.11%,在所有同期的公募基金经理业绩排名中位列第二,并获得4次金牛基金。
另外,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2014年离职,去向是私募。目前其身份是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CEO,该公司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册备案,目前管理产品与投顾的规模在50亿左右。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便认为,大佬们的纷纷离开,体现出公募基金无论对投资者还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都在下降,而新基金法的实施,私募爆发式的增长,加之目前股市回升,导致优秀的基金经理“奔私”增加。
而华泰基金一位基金行业研究员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新增基金经理以及资深基金经理的流失,造成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年限持续下降,目前基金经理平均管理年限已经降至3年以下,仅为2.74年,整个公募行业面临人才断档危机。”
2015年2月7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实施恰好一周年。
按照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2月7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已办理完毕私募基金管理人7358家,所管理私募基金9156只,管理规模达2.38万亿元。登记在册的从业人员达12.88万人。重阳、弘毅、鼎晖、红杉等登记在册。
2015年1月,证监会及系统相关单位陆续出台政策,明确依法合规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的政策待遇与行政审批设立的资产管理机构一视同仁,平起平坐。
证监会监管的境内IPO、定增、H股IPO、并购重组、新三板、机构间系统等投资业务向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全面开放。
从细分领域来看,2014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5697亿元;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达15761亿元;私募创投基金规模达1494亿元。
中小基金公司更受冲击
实际上,这种影响对中小公司来说更为明显。大公司除了可以用丰厚的回报来招兵买马,还可以借助品牌优势吸引人才,与之相比,实力弱小的小型基金公司却面临腹背受敌的囧境。
以金鹰基金为例,该公司去年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人员动荡。从2014年年初开始,该基金陆续有5位基金经理出走。
不断的人才流失使得该基金规模不断下降,其排名在2014年下滑明显。根据IFIND数据显示,2014年12月31日金鹰基金管理规模为75.92亿元,比近两年峰值的169.94亿元,下跌超过50%,其2014年规模排名下降至第61位,相比2013年下滑了11位。
频繁的离职也导致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1015位基金经理管理着近1900只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人数的增速明显低于产品增速,也让目前基金经理人均管理产品数创下近年新高,达1.9只,2011年至2013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3、1.4和1.7只。
基金经理一心二用或是一心三用使其分身乏术。以东吴基金为例,从2014年开始其离职基金经理的人数为6位,这排在所有基金公司离职人数的第六位。由此,其剩下的基金经理不得不身兼数职,业绩便很难保证。
在东吴旗下去年四季度亏损的6只基金中,其中4只都有基金经理程涛的名字。据了解,程涛此前同时兼任东吴嘉禾优势精选混合、东吴内需增长混合、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股票、东吴阿尔法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基金经理。
与此同时,基金经理的离职还存在着引发机构赎回的风险。
一位基金经理透露,其所在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曾管理着超过百亿规模的基金,当他提出辞职后,机构赎回规模超过30亿。
北京地区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也告诉媒体人,机构中,例如险资,如若碰到其持有基金的基金经理离职,便会触发赎回条件。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2014年全年共有212位基金经理离职,再度刷新2012年和2013年的离职人数。面对这种情况,专业人士表示,离职潮持续不仅让中小基金公司更受冲击,也导致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
暖宝保3号门急诊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277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1025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2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