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襄阳扎实办好10件养老保险实事 让百姓受益

更新时间:2017-08-27 04:38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政府也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据报道,2014年襄阳扎实办好10件养老保险实事,让百姓受益。那么具体哪10件养老保险实事呢?

  2014年,湖北省襄阳养老保险局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参保对象切身利益着手,件件实事涉及到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热点,扎实办好10件实事,切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一再拉长的“民生账单”,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每一个百姓。

  一、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紧紧围绕完善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城乡部分人群在养老保险方面制度缺失、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各类群体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全市城镇国有、集体、外资企业、大量的民营经济组织、城乡居民都纳入了相应的制度保障,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至2014年末,襄阳全市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7.68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万人,其中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如此高的参保覆盖率从侧面反映出市民对养老保险机构服务质量的认同。

  二、经办管理实行“三统一”。以地域为责任区,把涉及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险种放城区社保办事处一并办理,实行“五险合一”的经办管理。一是统一经办,城区社保办事处负责辖区内五险的统一登记、申报、核定扩面等公共性业务,各险种相互带动、相互促进,杜绝择险参保现象,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制度趋于统一。二是统一核定,要求参保单位在申报缴费时五个险种统一申报,统一基数、统一人数,杜绝参保单位瞒报、虚报、漏报参保人数,恶意欠缴等违法行为。三是统一征缴,五险一票核定、一票征收、分账管理和信息共享,对于同步推进各项保险的扩大覆盖面、完善基础管理工作和促进业务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14年共核定养老保险费19.28亿元,征收18.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5%、12%。

  三、充分发挥窗口便民功能、精简流程、转变作风。一是精简流程,最大程度地方便服务对象。该局将办事业务从二楼转到一楼服务大厅,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精简,对各项流程进行再优化。制定了工作人员《岗位能力席位书》,编印了《科室职责及内控手册》,把业务经办环节具体化为各个风险管理点,将内部控制贯穿于经办服务的全过程。对过去办理退休待遇手续需要填写三张表,通过开发软件后现在不填一张表,增加待遇核定表打印功能将“两表合一”, 既节约又规范,让到龄人员及时了解工资构成情况。二是积极推行预约服务、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微笑服务,对咨询、查询、单个一次性业务做到即时受理,既办既走;对数量大、环节多的经办项目,调整受理方式,实行电话预约、批量办理、一站式服务。做到了“只要涉及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能在内部协商办理的事项,坚决不要服务对象跑路”。

  四、不断优化社保待遇和领取。一是养老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2014年市区12.6万企业退休参保职工的养老金迎来“十连涨”,退休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843元,人均增资191元。相比2005年, 10年时间人均涨幅达1306元。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二是待遇领取突出“近”字。全市已有3000多名异地居住的企事业退休人员实现了“异地居住、就近开户、零手续费”领取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本地居住的,可以就近开户“1公里服务圈”领取养老金。三是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时没有档案或无档案托管机构的,可由本人进行申报办理,减轻灵活就业人员负担。

  五、推行社保银行网点自主选档缴费。襄阳市区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已达到13万人,占参保职工近半数。该局创新服务举措,与建行、中行合作,以银行的资金、技术、网络优势充分带动全市社保基层服务平台建设,13万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可在就近的银行网点一步办理查询、申报、选档缴费,既可以现金缴纳,还可以采取“批量代扣”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该局协调银行推出了“周日收缴服务”,个体参保者如果平时没有时间,可选择在双休日去银行网点缴费。

  六、构建企业缴费高速通道。企业缴纳社保费的方式也在改变,2014年初,该局与地税、财政、国库等部门联动,在全省率先实行“社保费一体化征缴”工作方式”,“五险”一票核定征收,POS机刷卡一单到位。参保单位只需在地税大厅刷银联卡,5日内所缴纳的社保费即可得到市养老保险局的确认。相比原来,企业所缴社保费的到账确认时间至少节省2周,经办人员也不用在部门之间来回跑路。

  七、抓经办服务创新,拓展资格认证经办渠道。一是把养老金发放与防虚报冒领工作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全省率先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养老金代发银行网点纳入认证系统,服务网点达到135个且延伸至部分郊县,13.2万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实行就近社区、金融网点“网格化”管理和预约上门服务。认证过程不但更为安全、便捷、高效,而且弥补了社区经办短板,减轻了经费支出压力;二是构建制止虚报冒领的“防火墙”。强化后续监管,规范了认证后续业务流程,把资格认证、待遇核定、基金发放、实地稽核等环节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待遇停发和恢复办理业务的随意性。截止年末,已办理年度领取待遇人员资格认证13.27万人/次,认证率99%;三是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打造一体化管理平台,将社会保险、劳动就业、城镇居民养老(医保)、社保基金监督、劳动用工备案、劳动仲裁、劳动监察、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指纹认证等独立的业务信息应用模块系统集成管理,提高了经办效率和信息数据质量,有效解决了重复参保、骗保、多头领取待遇等问题,使得基金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八、“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直通车”。目前襄阳市在外打工、复员退伍军人就有数万人。过去从外地转回的参保人员要想办理好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两地往返奔波是常事,费时费力又费心。该局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中,直面群众诉求,经过认真调研后提出“就业参保您放心,社保接续我来办”,出台了“直通车”新规。返回襄阳的人员只需提供外地社保机构开具的证明,后续的养老保险转入、个人账户资金核对等工作全部由经办窗口完成,参保人员只需打电话查询一下办结情况,免除了参保者两地奔波之苦。同时发放《养老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让每一位参保者做到足不出户便知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实现让参保对象缴“明白帐”。

  九、拓展服务群众“零距离”。该局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已发放社保卡245万张,在2317个行政村铺设远程代理金融机器设备,全市63万60岁以上老人足不出村即可领取养老金。在全国农村福利院首家开通了金融机构远程代理服务点,以银行网络优势推进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层服务平台建设。

  十、利用新媒体架起服务群众的“电子桥梁”。通过改版门户网站,整合、优化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等公众服务栏目,以及公布投诉电话及各经办机构业务咨询电话,连接“12333”社会保险便民热线,实现经办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全覆盖,提高时效性,增强辐射力;通过打造网上办事大厅,拓展服务渠道,为参保对象提供一站式、全透明的经办服务;通过开通政务微博,提供最新、最快、最全面的资讯服务,畅通群众沟通联系的渠道,让服务对象能够“走进养老,感知养老,信任养老”。

  秉承着“让人民满意”服务理念,以经办零距离,服务心贴心,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际举措,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该局服务群众的亮点新举措分别在中组部网站、劳动保障报、人社部网站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报道。2014年,国家人社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首批试点在襄阳市南漳县启动,为全国全面铺开“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积累经验、典型引路。服务改革永远在路上,只要时时为老百姓多想一份,工作考虑多进一步,改革力度更深一层,百姓就会给予更多的点赞和加分。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2014年,襄阳扎实办好10件养老保险实事,让百姓受益,其中包括不断优化社保待遇和领取、利用新媒体架起服务群众的“电子桥梁”、抓经办服务创新,拓展资格认证经办渠道、经办管理实行“三统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