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提高警惕 避免陷入保险理财“陷阱”

更新时间:2017-08-24 22:48
  【摘要】当今社会,消费者购买保险已经不局限于寻求保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保险理财产品。但是,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避免陷入保险理财“陷阱”。

  保险理财陷阱一:分红险不一定能分红
  由于保险公司盈利状况的不确定性,分红险不一定能分红。分红险是带有分红功能的寿险,保险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个会计年度的可分配盈余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客户。分红险的卖点之一就是定期分红,但由于分红险的利润来源于保险经营利润和从股市等处投资带来的利差等所产生的可分配盈余,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推销“保险理财”产品时,向客户诱导许诺的分红比例,往往由于经营状况不好而不予兑现。更有甚者,有些声誉很差的保险公司,寻找各种理由不给客户按当初承诺的比例分红,让投资的市民无可奈何。

  保险理财陷阱二:夸大投资收益率
  目前,理财产品说明书所称的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从字眼上看还是有一定的误导作用,预期收益也可解释成到预定的日期能获得的收益。业内人士说,部分销售人员为吸引市民投保,会刻意夸大保险产品投资收益,或通过文字游戏塑造高收益假象,消费者应该注意避免被误导,而避免被误导的关键就是不要盲目看重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其实,除万能险外,投连险、分红险两种新型保险理财产品都不保证收益率,实际收益水平并不是固定的。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保险产品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投保特别提示书,并且还要明白保险的主要功能仍在于保障而不是投资,要理性看待保险与储蓄的区别。

  保险理财陷阱三:满期收益必须到期
  一些保险产品确实有固定收益,但却是合同到期后的满期金收入。一般来说,如果投保人因急事需要提前退保,则拿不到满期金,只能按照保险公司的保单现金价值获得补偿,而这部分金额往往较低,越早退保保单现金价值越少。很可能获得的收益少之又少。而且,如果中途出险理赔,则保险责任终止,投保人也只能获得理赔金。推销人员在对待该问题时,往往含糊其辞,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需咨询清楚。

  保险理财陷阱四:存款变保险
  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人投诉,自己到银行去存款,结果存款却变成了保险。当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却无法拿回,如果解除合同,将承担较大的本金损失。这类案例一般都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他们特别相信银行,进而轻信银行的工作人员;基本掌握家庭的经济大权;缺乏分析判断能力,专家建议对于别人的推销应慎重为好。
  专家表示,保险产品的本质还是保障,投资只是附属功能,而且相对于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保险的收益不会很高。首先,保险的霸王条款要看清,不要不看合同条款就签字;其次,一些不能理解的条款还是请律师看看,很可能这些条款中蕴藏着“玄机”;再次,不要听保险公司业务员避重就轻的介绍,不懂就要问清楚;最后,买保险时一定要选择口碑好的保险公司,不要盲目购买。

  慧择提示: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消费者需要注意分红险不一定能分红。此外,夸大投资收益率、满期收益必须到期、存款变保险等,都是消费者需要提防的投资理财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