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基金行业上演排名冲刺大战

更新时间:2015-02-17 09:35
  【摘要】每到新一年的即将开始之时,很多基金公司都会参与行业排名冲刺大战。据了解,基金行业上演一场常规排名大戏,不过,为了避免基金经理年底“肉搏”业绩考核机制改革要先行。

  进入12月份,基金行业都会上演一场常规大戏——排名冲刺。用“贴身肉搏”来形容这场战役的惨烈,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年底排名冲刺战,本身就有着不合理的因素,由此衍生出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成为基金业健康发展的桎梏。

  首先,基金产品最后一个月的表现可能隐含着非基金经理操作能力之外的因素。比如,资金庞大的买方机构会在年底前充分考虑到结账因素,在年底前赎回部分基金产品,这给基金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冲击成本。为了满足买方机构的需求,一些基金公司可能采用如减仓、修正净值等做法,以便挽留住这些对基金规模意义重大的“客户”。

  其次,这种畸形竞争,对基金产品和持有人可能形成伤害。个别基金公司为了业绩排名,抬升旗下重仓股以获取净值增长,一方面让市场稳定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基金风格出现漂移,丧失个性,最终虚增的业绩会误导投资者,伤害其投资热情。这也造成基金业绩难以持续,冠军基金往往在次年业绩大幅下滑,从而形成基金行业特有的“冠军魔咒”。

  再次,这种排名冲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为基金经理带来与投资能力关联性不大的额外心理压力,增加了基金经理离职的可能性,为本就人才匮乏的基金行业雪上加霜。

  尽管排名冲刺有着诸多不合理,但基金公司年年参战乐此不彼,基金持有人在旁观战同样不亦乐乎。显然,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基金行业需要一场改革,尤其是在基金经理业绩考核机制方面。事实上,华夏基金在7年前便对内部业绩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即每年业绩考核的时间提前到11月30日就是一种改革尝试。

  除了调整考核期限,基金公司还可调整基金经理的薪酬结构,降低年终奖在基金经理收入上的比例,消弱“相对排名”效应,重视绝对收益,关注基金获取超越业绩比较标准收益的能力。同业排名负担减轻后,基金经理才能提升对投资的专注度,才能回归稳定管理业绩的初衷,其投资能力也会得以全面发挥。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基金行业上演排名冲刺大战,但基金公司还需调整业绩考核期限和基金经理薪酬结构。此外,积极调整基金经理薪酬结构,将有利于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