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险企备战移动端 携手第三方合作碰撞火花

更新时间:2017-08-27 16:21
  【摘要】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始积极布局各行各业。据了解,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颗粒化尝试赢得“朋友圈”里好口碑。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行业28家公司的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仅为31.99亿元;而2014年的前三个季度,我国保险业实现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622亿元。这一业务发展超乎想象;之前有咨询公司预计,2016年我国保险业的在线投保将达到600亿元。

  颗粒化产品最好卖
  2014年,互联网保险似乎和“叫停”有着一段不解的姻缘。
  从年初到年底,从雾霾险、摇号险到喝高险、世界杯遗憾险,无论是“老字号”保险公司还是带有互联网血统的“后起之秀”, 监管层在支持保险创新的同时,也在坚守保险产品“保障”的本质。
  当然,还有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在不停地“发光发热”。
  那么,一款合格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应该具有哪些特性?北美精算师史先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一般说到互联网保险,都说碎片化,我认为应该更进一步,产品应该颗粒化。”
  产品颗粒化的意思是,把保险标的分散成单独定价、单独核算、单独理赔的最小粒度。也就是说,颗粒化产品对应的价格机制,在更新换代和产品优化方面都很有优势。
  他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保险产品只有颗粒化才能卖得好。因为产品够细化,销售容易,赔付也会很快,这就便于培养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信赖感和满意度。
  “传统的保险产品放到互联网上卖,那不是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是需要把原本厚重的保险,拆分到比碎片还细的颗粒层面,这样子才可以把产品做得很轻巧。”
  “微博会带走博客的粉丝,因为微博够短,140个字可以解决的信息,大家不愿意去看14444字的‘大篇大论’。”他认为,互联网保险和微博一样,短才能美。就如同提到互联网时,很多大佬都提到的“屌丝化”一样,将产品简单化、通俗化,也是互联网保险应该做的。
  一位在今年购买过不下10款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杨女士告诉笔者,无论在PC端还是移动端,购买产品的指示步骤超过5步,就会让她不耐烦。而互联网保险产品既要做到步骤少,又要兼顾风险的充分提示,颗粒化产品是发展方向。
  “颗粒的产品可能一开始会不赚钱,但是只要不是大亏,都应该做。”史先生认为。
  同时他也表示,在微信朋友圈中获得较好口碑的几款互联网保险,都在颗粒化方面做了较好的尝试。

  移动端成“兵家必争之地”
  毋庸置疑,微信端绝对是2014年互联网保险的“重头戏”。自乔布斯用iPhone颠覆了手机,移动端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年1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人,较2008年年底的1.17亿人,增长了4.5倍。在网民的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首次超越了传统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互联网在这样的背景下,茁壮成长。
  除了颗粒化,互助化是今年互联网保险创新的另一主题词。
  今年的2月28日,泰康的“微互助”正式上线了。这款产品并非平白无故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泰康人寿方面介绍,泰康本身有一款年保费在120元的月缴产品,包含癌症和死亡保障。而在微信红包火爆后,泰康想出了让朋友凑钱的互助式保险,去掉了死亡保障,仅保留了癌症保障,并把保费控制在了每份1元。
  产品一经推出,便成了朋友圈的“刷屏大户”,短短的时间里,就为泰康在线积累了8万多名的粉丝。
  此后,微信朋友圈再也不乏保险的身影。诙谐幽默的“摇钱术”、活泼可爱的“爱升级”就是阳光保险在微信端的一个崭新尝试。
  此外,还有众多保险公司在其微信服务号上发布了其公司的微信专属保险产品,如安邦保险,还联合微商城,继续丰富着微信端的保险产品。

  与第三方合作碰撞火花
  除了移动端,2014年保险业还和第三方合作“擦出了更多火花”。
  作为“老伙伴”,保险业和淘宝/天猫的合作仍在继续,虽然退货运费险并非2014年的首创,但今年“双十一”单日创造的1.86亿份的保单,也着实让世界为之一振。而阿里巴巴和国华人寿联合推出的娱乐宝,也在业内惊起了一片“涟漪”,让其他保险公司的电商部负责人都惊呼“漂亮”。
  不过,在保费贡献方面,第三方平台仍占领了“半壁江山”,但保险业的“跨界”合作,却早已突破了第三方平台的辖制。
  无论是保险公司和手机厂商推出的各类“专属”保险,还是保险公司和软件公司合作推出的众多软件类保险,互联网保险已正式走向了“颗粒化”。
  对于未来互联网保险的方向,大都会人寿中国首席执行官谭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就表示,如今的互联网保险创新应该“从娃娃抓起”,把94年后出生的“Internet Native”(出生就有网络一代)作为产品开发的主要目标。因为如今的网络消费群正是20-35岁的年轻人,传统渠道对于他们的“诱惑力”明显不够,难以覆盖他们的需求。而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提高险企对于年轻人的获客能力。
  谭强同时还表示,对于互联网保险产品来说,还无法做得太厚重。他认为,在口碑时代,没有专业知识的朋友,是无法详细介绍每款产品的特性,“合适你的未必合适他。”而如果产品过于复杂,必然会导致误导。“是我没说清,还是你没看懂,就比较难以厘定。”
  因此,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渠道不会灭亡,而互联网保险也会继续创新下去。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颗粒化产品最好卖,移动端成“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保险公司还积极与第三方合作碰撞火花。此外,保险公司开始推各类“专属”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