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健康险公司专业化运营需要创新思维

更新时间:2014-12-24 10:44
  【摘要】自保险“新国十条”公布后,我国保险行业迎来发展新时期,商业健康险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目前,首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已经成立,健康险公司新布局已经悄悄展开。

  专业健康险公司生逢其时
  与中国人保在9年前、中国平安在4年前就已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相比,太保的步伐显然有些过慢,但却赶上了好时机。今年以来,商业健康险行业春风劲吹。8月13日,保险“新国十条”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首次为商业健康保险作出顶层设计;11月25日,上海针对保险“新国十条”的细化政策出炉;12月8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学习贯彻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若干意见动员会”,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再次注入新的动力。
  在动员会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特别指出,支持大型保险集团和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支持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和投资。
  “这么多年来业界对健康险业务定位尚不清晰。尽管市场上已经有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但目前还没有一家实现盈利,主要归因于保险意识薄弱、缺乏政策推动以及健康险经营风险较高,无法与医院实现联网系统对接,导致较难控制医疗费用风险,赔付成本居高不下。”一位保险专家表示,“最近国务院出台了支持健康险发展的政策,扩大健康险的经营范围、鼓励保险公司参与经办服务、开展大病业务、鼓励健康产业投资、研究出台健康险税优政策等。政策红利将开始逐步释放,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迎来了非常有利的时机。”

  健康险发展有待落地生根
  保险专家认为,这些频频发布强势推动的利好政策,为专业健康险公司深度介入健康管理产业链,大力推动健康管理服务扫清了政策壁垒。太保安联相关人士称,商业健康险可以提供更加细化、专业化的健康服务,如导医导诊、推荐医生等,有利于分诊制度的推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可通过参与“防、治、保”全流程的风险管控,帮助客户实现健康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的健康管理师、个人的私人医生,还可成为连接医疗机构与客户之间的纽带,长期维护客户关系,有助于将来形成稳定的“家庭医生”的医疗体制。
  此外,国家还鼓励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发挥商业健康险这支“市场化杠杆”的作用,利用市场的力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疗改革,从而从多方面促进深化医疗改革进程。
  从单纯的商业保险分支行业升级为面向百姓的大保障产业,健康险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之下,健康险如何落脚?
  从实践来看,近年来商业健康险大力发展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有序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积极承办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提高了民众健康保障水平,也切实提升了医保体系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但不足仍很大。保险专家认为,深究原因,与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放权不无关系。因此,健康险落脚自然有赖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包括放权程度、配套措施和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等,这是健康险能否以最快速度进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

  专业化运营需要创新思维
  当然,除了各级地方政府支持以外,专业健康险公司自身对健康险的认识也应跳出现有思维及模式。持续不断的政策红利在给健康险的发展带来了空前利好的同时,也让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蓝图愈加清晰。太保安联健康险拟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培坚表示,该公司将以上海自贸区为平台,借助政策春风,全力打造健康管理优势,引领目标人群的健康价值管理,构建行业领先的健康管理大平台,迎接“健康保险”时代的到来。
  近几年,保险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商业健康险势头强劲,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健康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从目前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业绩来看,却并未如预想般抢眼,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仍旧处于亏损状态。即便在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整体提高的情况下,今年前10个月,4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保费收入也不尽如人意,仅有人保健康原保费收入取得较大增幅。
  “健康保险规模小,专业化经营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目前概念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保险,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健康险干粗了、干窄了、干小了。在寿险公司,通常把健康险作为寿险的附加险种,核保、理赔沿用寿险方式,理赔单一、简单,健康险经济效益不好,理赔比较好,管理复杂业务。”人保健康副总裁董清秀日前在“第一届北京保险国际论坛”上坦言,即便是经营近10年的第一家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也主要在做寿险业务,没有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
  如此看来,尽管国家为商业健康险量身把脉,指明了发展方向,描绘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蓝图,但如何让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慧择提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专业健康险公司生逢其时,发展新蓝图已经逐渐显现。但是,健康险发展有待落地生根,健康险公司专业化运营需要创新思维,跳出发展传统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