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尚未有信托产品最终打破刚性兑付

更新时间:2017-08-27 05:39
  【摘要】随着信托行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信托产品“刚性兑付”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没有任何一家信托公司敢于尝试,目前超20款信托产品暴露风险,刚性兑付未打破。

  2014年初,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偿付难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这一项目最终仅以部分收益“缩水”这一部分打破刚性兑付的方式结束。

  虽然此后陆续爆发了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 中航信托“天启340号”等几起兑付危机,但最后信托公司无一例外的选择了用各种方法保证了投资者的本金安全。随着陕国投确认自掏腰包2.1亿元接盘今年6月28日到期的“福建泰宁南方林业信托贷款集合信托”,刚性兑付的神话似乎更难打破。刚性兑付下,即使信托产品盈利极低甚至发生亏损,信托公司也要动用自有资金或引入第三方承担损失。单一信托主要交易对手为银行或机构投资者,信托公司并不需要进行刚性兑付,因此为市场所担忧的刚性兑付涉及到的多是集合信托,而融资类集合信托是当前信托市场的主力产品。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信托到期量约5.3万亿元,较2013年将增长超过50%,其中集合信托达9000亿元。信托到期量的大幅增长伴随的是更多兑付风险事件的爆发。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暴露风险的信托产品已有约20款,出现问题的产品投向主要有矿产、二级市场和房地产等领域,然而,截止到目前,尚未有产品最终打破刚性兑付。

  虽然法律并没有规定信托公司有维持刚性兑付的义务,但是现实操作中信托公司仍然在以实际行动小心翼翼的维持刚性兑付。即使可能造成信托公司部分项目上实实在在的损失,但刚性兑付的预期也使得信托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投资者的资金。况且率先打破的信托公司会先“失信”于投资者,面临销售困难。

  与此同时,真正打破信托业的刚性兑付却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券商、银行等行业相应的也会受到损失,甚至引起金融体系乃至社会的稳定。

  国元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从长远来看,在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中,信托资产的刚性兑付必将终结,这会鼓励市场在未来加大对实际信贷质量和更合理风险定价的关注。但以目前局势而言,允许信托违约可能引发骨牌式的效应。大量信托产品将于今年到期,一旦开此先例,新发行信托产品或其他非保本产品面临愈发难以融资的窘境,这将导致整体信贷状况收紧,并由此对经济增长造成破坏。

  慧择提示:2014年,信托产品到期量约5.3万亿元,兑付风险或将迎来集中爆发期。但目前,尚未有产品最终打破刚性兑付,一些信托公司仍在小心维持刚性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