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产业的快速繁荣,中国出口信用
保险公司(简称“
中国信保”)开始为人们所知晓。据了解,中国信保专家表示企业“出海”多阻力,信保将送“东风”,其具体事实情况如下。
今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给我国外经贸企业发展带来较大困难。
中国信保专家认为,结合企业“出海”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及中国信保的承保情况来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借助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力量规避风险、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机遇还是陷阱 识别风险很重要
今年以来,买方在货物抵港收货后随即宣布破产或直接失踪的案件屡见不鲜,给我国出口企业安全收汇带来重大风险。对此,中国信保专家指出,在跨境交易中,认清与谁交易,买方信用、实力如何,是决定货款能否安全收回的重要问题。建议出口企业要着重核实合同买方主体,不能轻信买方人员身份。应定期通过专业渠道对贸易买方企业进行实时资信调查,及时了解买方的资产情况、财务状况等。
在对外经济合作中,多渠道了解项目所在国及业主各种信息也是不可或缺的风险控制手段。中国信保曾应国内某电力工程企业要求,对南亚某国核电监管、发展规划、电力市场发展前景等信息进行了调查,又对东道国的地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不适合建设核电站的结论,帮助企业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中国信保专家表示,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涉及项目执行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技术、财务等经济性指标评估,更包括国别、行业、法律等非技术类风险的评估。目前,中国信保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海外项目风险评估体系,拥有海内外资信信息渠道106个,资信调查业务可以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国外买家、工程业主以及合作方的实力和交易记录,提供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咨询。
交易细节存风险 外贸企业应重视
签订严谨、规范的书面合同,是维护贸易双方合法权益、防范贸易纠纷隐患的基本前提。国内某出口商向意大利买方出口了价值约140万欧元的高科技产品。买方收货后以产品存在质量瑕疵为由,拒付全部货款。在出口商与中国信保的双重施压下,出口商的收汇风险得到成功化解。
据中国信保专家介绍,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商往往处于贸易谈判的相对弱势地位,国外一些强势买方与中国出口商签订的多为格式条款,可能隐藏大量的“不平等条款”。对此,中国信保专家表示,出口企业应重视支付方式、产品检验、物权保留、质量异议等关键条款的制定,注意保留贸易合同、提单、报关单、往来函电等各种双方连续的货物流、资金流记录,在发生实际收汇风险时,这些记录能证明双方的贸易关系,作为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的有力旁证。
黑客入侵邮件系统是近年愈演愈烈的一种网络诈骗手段。对此,中国信保专家建议,企业应规范业务人员邮箱使用习惯,采用高安全度邮箱服务系统,在合同中明确指定唯一收款账户,在需要变更收款账户时,需通过传真、电话或视频等进行交叉确认。
中小微企业国际贸易经验相对不足,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较弱,容易忽略贸易细节暗藏的潜在买方风险。对此,中国信保专家建议,出口企业应借助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力量建立全程的风险控制体系,持续关注买方经营状况,实时监控“出运前—出运中—出运后”流程中的收汇风险。
信用保险促融资 外经企业应借力
据中国信保专家介绍,
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融资;二是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并将
保险单项下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与银行,银行向其提供融资;三是由银行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债权直接向中国信保进行投保。从实际应用情况看,我国的海外工程承包企业与贸易出口商相比,对信用保险的融资功能利用得还不够充分。选择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利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撬动银行融资,配合业主取得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
英德拉玛尤电站是印尼一揽子电站计划中资金需求量最大的项目。中国信保积极搭建在信用保险框架下的融资平台,成功推动实现了由5家中资商业银行和2家外资银行牵头,共18家中外资银行参与的银团贷款模式,正是这一融资安排帮助我国承建企业在众多国际竞标者中脱颖而出。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共为该一揽子电站计划中的8个项目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带动中国对印尼大型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出口合同金额超过45亿美元。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中国信保专家表示,识别风险很重要,而且企业需借助信保“走出去”。此外,中国信保还积极成立融资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走出去”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