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明年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将提速

更新时间:2017-08-28 06:10

  【摘要】结构性理财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据报道,2015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2014年9月中旬,银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36号)。此规定将促使未来商业银行在存款考核方面更加看重日均存款规模,这种情况下银行将加大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此类产品的市场占比有望提升,主要因为保本型理财产品从发行开始日至到期清算日结束均可视为银行存款,对稳定日均存款有较大益处。

  2015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及参与银行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投资者对此类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将持续提升。除了预期收益率型的开放式或滚动型产品而外,净值化产品也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一大发展趋势。

  从收益类型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表现出一定的保本化趋势。从2013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发行数量占比均呈现微幅上升的态势,相反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则逐渐下滑,已从70%下降至63%。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加入到理财大军中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数量在增加以及这类型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也在逐渐增强,数据显示2013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3季度区域性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发行数量占比从30%提升至40%以上,同时由于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一定的信用极差,因此这类银行发行产品多为保本浮动收益型;第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有所增强,这类产品的收益类型多为具备预期最低收益率和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保证收益型。

  2014年9月中旬,银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4]236号),引导商业银行改变对于存款的绩效考评制度,增设存款偏离度指标,要求每月的月末存款偏离度不超过3%,同时季度最后一月的月末存款偏离度还需参照最近4个季度最后一月的日均存款数据进行计算。此规定将促使未来商业银行在存款考核方面更加看重日均存款规模,这种情况下银行将加大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此类产品的市场占比有望提升,主要因为保本型理财产品从发行开始日至到期清算日结束均可视为银行存款,对稳定日均存款有较大益处。

  从投向类型来看,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主要为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信贷类资产等低风险固定收益品种,同时多采用“资金池”操作模式,且在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及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受到政策限制的情况下,组合投资类、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据了九成以上比例,融资类产品逐渐萎缩到几乎为零。然而,结构性理财产品成为了2014年理财市场亮点,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开始推出此类产品,同时产品发行数量占比提升速度较快,2013年各季度还在3%左右,2014年第3季度已经达到了7%。

  结构性理财产品原本是外资银行的领地,如今中资银行也逐步涉足于此。2014年中资银行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增长迅猛,前三个季度各季发行数量依次为343款、519款和584款,累计发行数量已经达到1446款,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115.18%,同时也超过2013年全年发行总量,增幅达到52.21%。结构性理财产品如此受到重视,首先是因为结构性产品的固定收益投资部分在会计核算上可计入结构性存款,有利于增加银行存款规模;其次则是市场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回归代客本源的意愿逐渐强烈,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具备打破刚性兑付的产品类型之一;最后,结构性理财产品通过低风险与高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满足了中等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因此,2015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及参与银行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投资者对此类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将持续提升。

  从投资期限来看,3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发行数量始终保持着六成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占比正在稳步下降,2013年各季度普遍超过60%,到2014年第3季度已经降至57%。相反地,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限产品的发行占比则有所上升,其中4-6个月、6-12个月、1年以上期限类型产品均呈现出平稳上升之趋势。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有所拉长的原因在于:第一,2014年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逐步宽松,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出现下降,为了防止理财客户的流失,银行通过发行长期产品以保证价格优势,从而起到增加客户粘性的作用;第二,“资金池”产品模式不断受到监管政策的打压,在理财与自营、理财产品之间的交易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期限错配和收益调节的手段正逐步收敛,故出现短期转向长期之趋势。

  另外,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问世之后,银行对每款理财产品需上报信息,频繁发行产品将带来上报工作的繁琐。为了不增加太多成本,当前部分大中型银行热衷推出长期限的开放式或滚动型产品,此类产品虽然总存续期较长,但是中间的开放期或滚动发行间隔使得分割来看依然是短期产品,同时其总体上算作一款产品并予以上报。这样的开放式或滚动型产品也是拉长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的因素之一。

  除了预期收益率型的开放式或滚动型产品而外,净值化产品也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一大发展趋势。净值化产品类似于基金运作模式,投资者购买产品前无法预知产品实际收益率,而是根据产品实际投资运作情况定期在产品开放申购或赎回日公布产品净值,投资盈亏由投资者自负。这是另一种打破刚性兑付的产品类型。当前,监管层力推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就是净值化产品的典型代表,试点银行已经达到20家左右,并从国有、股份制等大中型银行延伸至少数大型城商行。此类产品试点的同时,银行也获得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这一标准化投资资产的发行资格,该融资工具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得市场能够对其价格发现,从而便于理财产品净值的估算。大中型银行参与净值化产品的发行越发积极,投资者的申购与赎回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产品的流动性问题,同时可以减少投资者频繁购买产品的麻烦,有益于银行稳定客户。

  但净值化产品的势如破竹不代表预期收益率产品的削减。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形式已然成为了投资者的购买习惯,银行客户的低风险偏好的“存款”特性显然更加适合于这种形式,因此短期内预期收益率产品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至少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完全开启之前会一直保持这种情况。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2015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及参与银行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投资者对此类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将持续提升。此外,除了预期收益率型的开放式或滚动型产品而外,净值化产品也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一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