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频频发生各种
骗保事件。据了解,高档宝马车频繁出险涉嫌骗保,该事件一经发生就备受很多人的关注,其具体情况如下。
案发:高档宝马车频繁出险涉嫌骗保
雨花台警方近日侦破一起汽修厂骗保案件,揭开了
车险理赔领域长期不为人知的黑幕。这家汽修厂在短短3年时间里涉嫌骗保65起,每次骗保金额从8000多元到 8万多元不等,涉嫌骗保170余万元。
专家表示,这起
骗保案件暴露了车险理赔在信息查询、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巨大漏洞。防范骗保,车险行业亟需完善信息查询平台,尽快建立骗保“黑名单”制度。
前段时间,我市一家
保险公司接到车险报案电话,张某驾驶一辆牌号为苏AL66××的宝马轿车在三桥发生追尾事故,该公司为此理赔6万余元。
此前几天,另一家保险公司也理赔了一起案件,一辆牌号为苏AS2××的宝马轿车在安徽发生追尾,理赔额也为6万余元。两家保险公司审计部门通过车辆识别号查询发现,上述2辆宝马车其实是同一辆车,车主利用过户期间同时在两家保险公司,用不同车牌上了
商业险。
由于两起事故的车损位置、受损形态高度相似,事故车又都在雨花台区的同一家修理厂修理,保险公司怀疑有人骗保,立即向雨花台派出所报警。
警方调查显示,张某既是两起事故的报警人,又是汽修厂的负责人。最终,张某承认了涉嫌骗保行为。两次报案,张某获得理赔12万余元,自己修车只花了3万余元。
进一步调查发现,张某在短短3年多时间内,伙同他人用高档轿车涉嫌骗保65起,每次涉及金额最低8000多元,最高的8万多元。
调查:10%保费进了定损员腰包
警方调查发现,为了方便骗保,这家汽修厂伪造了交警一大队、八大队、高速三大队、江宁交巡警大队以及宁宝、奔驰、丰田等多家4S店公章。
张某等人从保险公司骗保,手段主要有4种:买来二手车故意碰撞制造事故,定损后使用副厂零部件修理,骗取保险公司保费差价;以免费小修、代买保险等恩惠,骗取部分车主信任,使用这部分车主的机动车碰撞骗取保费;使用伪造的交通事故认定责任书,一次事故多次理赔;将已经损坏的机动车作为“标的车”、“三责车”分别理赔。
为了顺利定损,张某等人还通过贿赂手段,和保险公司定损员内外勾结。侦查发现,这家汽修厂有两名合伙人,两人在合伙协议中明确约定,公司机动车“收益”两人按比例分成,定损额的10%为“保险公司费用”。
警方发现,上述“保险公司费用”,实际上都支付给了定损员。在这些“内鬼”的配合下,张某每次都能顺利骗保。
专家:建议建立骗保“黑名单”制度
汽修厂3年多时间涉嫌骗保65起,暴露了
车险理赔领域的巨大漏洞。
防范车险诈骗,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信息查询平台,但笔者获悉,目前国内许多地区、诸多车险企业都缺乏这样的制度保障。尤其是不同车险企业之间的异地出险记录,缺乏统一的查询、内控机制。
对此,相关专家建议,首先,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共享查询平台,解决车险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成熟的国外车险市场,只要同一辆车短期内出现多起相似车祸,保险公司就会启动内控机制,很快就能发现并锁定车辆。
其次,应尽快建立骗保“黑名单”制度。例如,深圳保险同业工会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相关举报,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将各公司提供的“高风险客户”名单进行联网,并通报给各家公司予以参考。以上两项举措,将能有效遏制车险骗保频发现象。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汽修骗保案揭车险理赔漏洞,其中,10%保费进了定损员腰包,因此专家建言设立“黑名单”。此外骗保黑名单制度的成立,将有利于减少骗保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