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缺口存在吗?
更新时间:2017-08-28 05:51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用越来越关注。最近,我国部分地区采取“运动式”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引发人们对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关注。到底,养老金缺口存在吗?
我国养老金确实存在着历史缺口 但正在逐年化解
从历史视角出发,我国养老金确实存在着历史缺口,它源自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突出地体现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所提供的在旧制度中已退休的“老人”养老金待遇中扣除基础养老金的部分和参加新制度的“中人”退休者的过渡性养老金支出上,这两笔支出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缺口。经过简单估算,当前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约为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5%,而根据2005年确定的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当前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在35%左右(这是基于当前约35年的平均缴费年限,且结合每缴费1年获得1%的替代率的规定所进行的计算),剩下10%的替代率即是历史缺口在当前的体现。在实践中,每年都有部分历史缺口转化为当年的养老金支出,且随着逐期的转化,历史缺口逐渐化解,并将会最终消失。当前每年由历史缺口所转化的养老金支出占养老金总支出的比重在22%左右,而当前财政补贴占养老金总支出的比重较为稳定地保持在16%的水平上。这说明在历史缺口的化解中财政补贴和社会统筹制度各自承担了约70%和30%的责任,这个责任分担比例是比较合理的,也说明历史缺口已有了相应的化解机制,所以不需要过分担忧。
当期养老金总体上并不存在缺口
养老金的当期缺口是指当期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所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为2.27万亿元,养老金支出为1.85万亿元,且累计结余为2.83万亿元。这一数据反映出的是我国总体上并不存在当期养老金缺口。但在实践中,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是省级统筹的,有的还局限在省级以下,这一现实格局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养老金收支余缺无法互济,使得部分养老保险制度负担比高的地区存在收不抵支而出现了部分省份的地区性缺口,另一部分省份则出现了地区性结余,地区性结余大于地区性缺口,因而全国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是收支平衡并有结余的。只要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并在全国各省间采用统一的缴费率和统一的缴费基数,部分地区性收支缺口就可以彻底化解,从而恢复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和持续发展,并增强参保者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我国养老金确实存在着历史缺口,但正在逐年化解。目前,我国养老金总体上并不存在缺口,2013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8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