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托大手笔增资频现
更新时间:2017-08-27 17:21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托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涌现了很多大型信托公司。其中,中信信托稳坐“头把交椅”。而且,据了解,中信信托资金来源利润转增,其具体情况如下。
笔者获悉,经过一次性大手笔增资88亿元,中信信托注册资本金已增至100亿元。如此大比例的增资幅度,不但在中信信托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也再度刷新了信托公司的单笔增资纪录。至此,中信信托不论是资本实力还是管理资产规模都已稳居业内首位。
资金来源利润转增
注册资本金是衡量信托公司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公司资本厚度、风险抵御能力和股东对于业务发展的信心。
此前,尽管业内龙头地位稳固,但中信信托的注册资本自2005年、2006年两次增资后却一直维持在12亿元,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位30名开外,一直被认为与其常年居首的资产管理规模相较不相匹配,也是其较为明显的一处短板。多年来,信托行业资本实力最为雄厚的公司都由平安信托牢牢占据。
而此次,中信信托的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将跃升至行业首位,并具有大幅度领先优势,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是平安信托与中融信托,注册资本分别为69.88亿元与60亿元。
中信信托董秘、副总经理王道远表示,中信信托注册资本金的增加既是公司贯彻落实《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办发〔2014〕99号)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公司股东对信托未来经营发展和业务拓展的信心。
据了解,今年4月下发的99号文中,监管层要求信托公司应建立流动性支持和资本补充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信托公司基本的增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利润转增,二是股东现金出资,三是引入投资者。
而此次增资中信信托股东出资比例保持不变,通过累积利润转增的方式实现,换言之,股东不能以分红的形式拿走可分配利润。比起直接掏出“真金白银”的增资路径,近期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股东采取了这种操作方式。
例如今年6月19日,中融信托发布公告称,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6亿元大增至60亿元,增加额也全部来源于中融信托自身的利润转增。
不久前杭州工商信托公布的增资安排也显示,公司注册资本金增至7.5亿元,资金同样来源于利润转增,增资原因主要是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以及在净资本管理之下扩大业务规模。
大手笔增资频现
信托公司的第一波资本扩充热潮始于2011年,自2010年8月《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颁布后,信托公司的业务开展便与净资本实力直接挂钩。按照《办法》的监管要求,信托公司的资本金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信托公司的净资本不低于2亿元;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
受制于此,信托公司增资热潮开始发烧。而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近两年来信托增资势头始终不减。
据行业统计数据,去年信托业增资达136.55亿元;今年以来,三季度还未结束,2014年信托增资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包括上述中融信托、杭工商信托等在内的十余家公司纷纷宣布增资。
其中安信信托注册资本由4.54亿,增至7.04亿元;兴业信托注册资本金由25.76亿元增加至50亿元;长安信托注册资本由12.59亿元增加至13.46亿元;万向信托注册资本由6.5亿元增加到13.39亿元;民生信托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加到20亿元。
9月2日,山东信托也发布了关于增加注册资本及调整股权结构的公告,公告显示,山东信托注册资本由14.67亿元增至20亿元。这也是山东信托年内第二次增资,此前的8月7日,山东信托也发布过注册资本变更公告,称公司注册资本由12.8亿元变更为14.67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现行净资本监管压力,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固然直接有效,但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在于适时扩充资本的同时,调整业务结构,转变盈利模式,尽量减少资本效率低的通道类业务比重,盘活资本存量。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中信信托注册资本跃至百亿,而且,利润转增渐成增资主路径。此外,中信信托大手笔增资频现,不过,中信信托在增资时,需规避好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