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将有望实现卡贷合一
更新时间:2014-11-06 08:52
【摘要】随着各大银行的不断发展,很多银行都开始积极创新一些新业务,交通银行也是如此。据了解,交通银行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来实现卡贷合一,备受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信用卡中心和消费信贷中心目前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党委书记、副首席执行官徐瀚近期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
笔者独家获悉,今年以来,交通银行零售业务架构有重大调整,其消费信贷中心、电子商务平台“交博汇”均已纳入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经营,此前这一模式在国有大行中尚未有先例。
徐瀚称,之所以如此进行架构调整,因为这是消费信贷成本最低、发展最快的一条路,“未来还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往前推,最终目标是卡贷合一。”
事实上,国内不少银行也在试图将信贷业务纳入信用卡操作,但多以经营性贷款为主,但徐瀚认为这并不符合信用卡原理,“信用卡业务本身基于大数据,这个大数据就是客户消费的信息,因此,信用卡的大数据并不能直接用来批量做经营性贷款。”
消费贷纳入卡中心
交行发布的2014年中期报告显示,截止6月末,交行信用卡在册卡量(含准贷记卡)达3339万张,较年初净增加319万张;上半年累计消费额达人民币5155亿元,同比增长47.50%。
有如此高的消费额基础,“如果信用卡中心从消费信贷进行突破,会有很好的盈利空间,但很多同业嫌消费信贷繁杂,并不愿意做。” 徐瀚称,交行的做法是从自动分期付款着手进入。
所谓自动分期业务是交通银行创新的一项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当消费达到设定的交易起始金额(如人民币1500元或3000元),系统将进行自动分期,还款期最长达24个月,每月手续费为消费总金额的0.72%。
徐瀚表示,这一自动分期业务不影响持卡人原有信用额度,这是有别于其他机构的地方。
笔者了解,交行将消费信贷纳入信用卡中心的另一背景是,信用卡批量化信贷业务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目前,交行卡中心7成左右的利润来源于信贷业务,仅有少部分为卡交易回佣等。
交行卡中心对客户贡献度有精确的测算,以大学生、毕业不久的小青年贡献度最高,这些持有人贡献主要来源于信用卡借贷,即更愿意进行分期付款。
不过,有别于不少股份行的做法,交行信用卡信贷业务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并不放开,业务仅限于个人消费贷款领域。徐瀚认为,信用卡并不适合用于经营性消费,可以把信用卡作为经营性贷款的载体,但整个授信的管理和风控不能用原有的信用卡贷款模式来做。
近年来,信用卡逐渐被部分银行用于发放小额经营性贷款,模式同样为批量化放贷,中后台也由信用卡中心管理,但今年上海钢贸商信用卡集体逾期事件发生后,市场开始关注此模式的潜在风险。
“用于钢贸或其他经营性消费,违背了信用卡的基本原理,不出事是偶然。”徐瀚称。
“公司制”为事业部改革方向
作为交行和汇丰银行最重要的战略合作项目之一,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于2004年正式宣布成立,经过近十年发展,交行卡中心已成为交行总行一大利润中心。
目前,卡中心再次走到了交行改革前线。作为二次改革的重要一步,交行2014年提出对总行多个部门进行事业部制改革,信用卡中心名列其中。 相较于其他几个事业部是由总行的职能部门转化而来,交行信用卡中心事实上已经按准事业部制模式运作多年,事业部制改革意味着将实现人、财、物权独立,将业务、管理、费用、工资、核算独立于总行。
笔者获悉,事业部制改革启动后,截至目前,在人事方面,信用卡中心全部人员均自行聘任,仅有部分中层以上干部需要总行进行审查;财务基本实现独立,包括信用卡资金也均按照市场价进行公开拆借;办公设施、场地则完全自行解决。
“卡中心事业部制改革相对彻底,是因为成立之初我们就是按照一家公司的结构来做业务。”徐瀚表示,这决定了卡中心成立时就有体制优势。
徐瀚称,目前从交行卡中心发卡存量看,分行占比已不足30%,增量占比更是低至15%左右,绝大部分卡片由自身渠道发行,卡中心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息而非交易回佣。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消费信贷整体纳入信用卡中心,与此同时,交通银行开始酝酿“卡贷合一”,而且,“公司制”为事业部改革方向。此外,把消费贷纳入卡中心,将有利于促进交行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