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中小保险资管“抢食” 瞄准第三方管理

更新时间:2014-09-28 17:43
  【摘要】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逐渐成熟,保险系资产管理发展势头大为精进。与此同时,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始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而且,在大资管时代下,各大保险公司开始群雄逐鹿。

  9月25日,长城财富资产管理公司获得中国保监会允许筹建的批复,此前一周,英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刚刚获得筹建批文。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包含海外公司在内,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家数已经达到30家。其中位于中国大陆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有22家(含筹建公司),以及一家友邦中国资产管理中心。

  未来,这一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笔者获悉,不少尚未自设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都在积极筹备,目前意向比较明确的包括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交银康联人寿等银行系保险公司,其中建信人寿已经提交了申请资料。

  多个保险资管主体入市,意味着维持多年的保险资管9+1格局彻底打破。随着9月4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成立,保险资产管理正式进入群雄争霸时代。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自设资产管理公司既有利于提升投资收益,也可以做原来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中心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发行资管产品、受托外部资金做第三方资产管理、发行债权计划等非标项目等。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前不久表示,保险业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险资产管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定的目标,2020年全国保费收入将达到5.1万亿元。2014年到2020年,7年间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

  监管部门鼓励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加快业务创新、完善专业化管理体制的同时,也对风险管理相当关注。

  9月25日,保监会发文对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的偿付能力认可标准进行重新规范,调低了信托计划的偿付能力认可比例。多位研究过该份文件的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此举将对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产生较大影响,更多的保险资金将会流向债权计划。

  中小保险资管“抢食”
  笔者梳理发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起股东已经逐渐由以前的保险巨无霸转变为中型公司甚至中小型公司。例如,此前获批筹建的英大保险资管股东之一英大人寿前7个月保费收入10.7亿元,在71家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45位。
  最新获批筹建的长城财富资管由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人寿”)和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布江达长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注册资本1亿元,注册地深圳市。
  其股东之一长城人寿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北京金融街,大股东为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保监会前7个月的统计数据,长城人寿前7个月保费收入15亿元,在71家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40名。
  在2011年以前,保险行业资产管理“9+1”格局延续了6年,即人保、国寿、平安、中再、太保、新华、泰康、华泰和太平9家中资资管公司,及友邦一家外资保险资管中心。
  变革从2011年4月开始。2011年下半年,原生命人寿(已更名为富德生命人寿)和安邦先后获批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2011年9月和11月,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和合众资产管理公司亦获保监会批准筹建。3年以来,大陆新增保险资管公司(含批筹)达到13家。

  瞄准第三方管理
  中小保险公司积极入市设立资管公司,很大程度上是提升投资收益的需要。以债权投资计划为例,通常的做法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寻找项目、评估风险后设计成债权计划产品,然后向保险公司募集资金,购买债权计划的保险公司需每年向发行方交付管理费用,管理费率相当于投资额的千分之二或者千分之三。
  如果以一项投资额度5亿元、期限为6年的债权计划来算,仅管理费用总计就需600万元。
  一家保险公司高管表示,如果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不但可以省去这笔管理费,还可以通过发行债权计划获得管理费收入。
  除了债权计划,发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受托第三方资产管理也是保险资管公司非常重视的方向。“资产管理产品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直言,通过资管产品,保险资管公司可以做很多创新,过去很多没办法实现的想法都可以实现。
  例如,可以尝试将债权计划项目作为基础资产,结合久期和收益,创新开发相关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既可以使更多机构购买到债权计划产品,也可以解决债权计划流动性不足问题。
  瞄准第三方资产管理,既是中小保险资管求生存的客观需要,也是外部环境所致。大型保险公司积聚了逾6成的保费收入,他们的大多数资金都交由旗下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例如,在已有的8.58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中,国寿资产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平安资管管理的资产也超过万亿元。
  以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股权占比1%)和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股权占比99%)共同发起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开业初期,光大永明资产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约150亿元,且全部为母公司光大永明人寿委托资产;截至2012年底,光大永明资管资产管理规模600亿元,近400亿为第三方资产,目前该公司总业务规模已突破3600亿元。

  收紧信托投资利好债权计划
  监管部门鼓励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加快业务创新、完善专业化管理体制的同时,也对风险管理相当关注。
  25日,保监会下发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4号:信托计划》(下称“24号”),对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的偿付能力认可标准进行重新规范。
  多位研究过该份文件的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该文调低了信托计划的偿付能力认可比例,将对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产生较大影响,更多的保险资金或将会流向债权计划。
  “24号”文对保险公司投资的固定收益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按照信用评级不同分为四类:信用评级为AAA级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账面价值的90%作为其认可价值;信用评级为AA级以上(含AA级)但低于AAA级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账面价值的85%作为其认可价值;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含A级)但低于AA级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账面价值的75%作为其认可价值;信用评级为A级以下或没有评级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非认可资产。保险公司投资的权益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账面价值的75%作为其认可价值。
  对比此前发布的相关规定,除了A级以下或没有评级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则没有变动,其余计划认可标准均下降5%。
  保险公司之出台该政策与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额度急速上升、相关信用风险积聚有关。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行业信托投资余额1998.3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555亿元,增长38.5%,增速较快。
  保监会26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底,保险业总资产已达94825.05亿元,较年初增长14.40%,其中资金运用余额85812.34亿元,较年初增长11.63%,其中其他投资17794.55亿元,占比20.74%,占比继7月历史性突破20%后继续攀升。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5月份撰文指出,保险资金在债券市场、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投资上,面临的信用风险正在积聚,正在放大。信托等金融产品风险隐患逐步加大,交叉传递性强,需要行业提高警惕,务必要加强风险管理,避免成为最后“接棒者”。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大资管时代“保险系”群雄逐鹿,其中,中小保险资管瞄准第三方管理,而且,信托投资收紧利好债权计划。此外,保监会下发了“24号”文件,进一步规范了险企信托计划的偿付能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