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短期理财基金先胜后衰 6只迈不过清盘线

更新时间:2014-09-05 15:09
  【摘要】随着理财市场的不断繁荣,很多产业都开始进军理财市场,推出了一些新的理财产品。近日,据了解,汇添富首推短期理财债基,然而,首只退市短期理财债基也是汇添富。

  市场上第一只短期理财债基是汇添富理财30天,基金业16年来第一只清盘的基金是汇添富理财28天债券。两年前,汇添富建立了短期理财债基的蓝海,使基金进入“短、平、快”的时代。到如今,汇添富也成为第一家尝试清盘的基金公司。

  短期理财基金发展史:先胜后衰
  时间回溯至2011年,银监会叫停30天以内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后,大量资金涌入市场,短期理财需求没有产品对接,汇添富和华安看中了这块肥田,敢为人先,于第二年5月9日几乎同时发行了市场上第一批短期理财债基。
  没过几天,两家公司又相继发行同类新品,各大基金公司纷纷跟随,一时间短期理财债基的呼声高涨。2012年共发行30只短期理财基金。
  到了2013年,短期理财债基新发减少到20只,市场上开始出现不看好该类基金的声音,过时说风起云涌。余额宝在渠道上的革命,使得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几乎全部实现T+0,购买更简洁便利,相比短期理财债基优势明显,同时,货币基金一路走高的收益也成了压制短期理财债基的重要原因。
  流动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都具备极强竞争力的货币基金无疑对短期理财债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2013年短期理财债基成了所有基金类别赎回率最高的基金。
  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宝宝基金迅速抢占市场,截至今年二季度,余额宝的最新规模为5741.60亿元。
  2014年以来,市场上只新发了4只短期理财债基,截至目前,市场上有54只短期理财债基。2只由其他短期理财债基转型而来,2只为新发份额。汇添富理财28天清盘一旦完全实现后,短期理财债基的发行将重新面临挑战,正如一位市场人士所说:“想不到短期理财债基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6只迈不过清盘线
  笔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短期理财债基运作周期共有7类,7天、14天、21天、28天(含30天)、60天、3个月、6个月。汇添富28天理财债券之所以选择清盘,原因之一是由于汇添富理财30天债券的存在,两个产品设计相似,留一即可。
  截至目前,28(含30天)的短期理财债基仍是同类型中数量最多的,共计16只。
  但从规模上来看,7天型短期理财债基更加深入人心,34.19亿元的平均规模居各运作周期之首,可以想见,更多的投资者选择短期理财债基首要看重的就是流动性。14天紧随其后,也有31.52亿元的平均规模,除28天(含30天)的平均规模稍稍高出21天例外,基金运作周期的天数和平均规模的金额成负相关关系。
  目前市场上共有24家基金公司发行了短期理财债基,统计发现,汇添富拥有该类产品最多,以6只居首(包括即将清盘的汇添富28天理财),中银有5只,紧随其后的华安、建信分别拥有3只产品。
  54只短期理财债基的首募规模共计3482.77亿份,截至今年二季度,还剩850.78亿份,缩水2631.99亿份。除了天弘季加利理财债券A、嘉实3个月理财债券A类成立于6月,没有最新申购赎回数据可考外,52只短期理财债基中,自成立以来截至二季度,只有2只实现净申购,其余50只都遭到了较大比例的净赎回,平均赎回率为78.54%,24只基金净赎回超90%,4只基金超99%。
  打算清盘的汇添富理财28天债券赎回比例高达92.16%,也在“几近赎光”的短期理财债基之列。
  截至二季度,54只短期理财债基中,规模在5000万份以下的有6只,长盛添利30天理财债券仅1800万份,赎回比例高达99.56%。旗下长盛添利60天理财债券型发起式也只有3500万份,遭到98.43%的赎回。交银施罗德理财60天债券、富国7天理财宝债券、博时理财30天债券、华安7日鑫短期理财债券分别为2300万份、3900万份、4400万份、4900万份,赎回比例都在97%以上。这6只低于清盘线的短期理财债基会选择怎样的命运,还需拭目以待。

  汇添富28天理财债基清盘启示
  迷你基金的运行成本太高,如果继续拖着一条尾巴缓慢前行,对基金公司本身来说是很大的浪费,适当清盘是值得肯定的。
  即便清盘,也要区分是盈利基金还是亏损基金。汇添富28天理财债券自成立来,A类份额收益率为7.32%,B类份额收益率为7.72%,今年以来A、B份额的收益分别为2.75%、2.92%,为投资者赚了钱。
  未来权益类产品若要清盘,盈利的基金可能较顺利,但亏损的基金投资者可能就不干了,济安金信王群航表示,基金公司未来或可考虑使用保本基金的做法,让投资者舒服了这事就办妥了。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短期理财基金发展历经了先胜后衰,有6只触及清盘线,汇添富28天理财债基开始清盘。从短期理财基金退市的行情中,可以看出,如果,迷你基金的运行成本太高,将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