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企业,然而,很多企业开始出现
融资成本高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积极出台了一些政策,并且要求广大行业要积极配合工作。
如何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企之现状,是当下各行业合力待解的一道难题。
保险作为国际上通行的风险管理及融资工具,理应深度参与。对此,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为保险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指路。
《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相关保险产品,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等主体获得短期小额贷款;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开展“保险+信贷”合作;促进更多保险资金直接投向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引导其提高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合理确定担保费用。这意味着,政府部门鼓励保险机构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模式上进一步创新。
“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科技和文化创意类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从银行借贷的难度大,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笔者从业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通过推出优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中小微企业运用
商业保险转移风险、解决融资难的措施。涉及融资方面的保险产品有: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投保这些险种的逻辑在于:有保险公司的信用背书,商业银行可以放宽信贷审批条件、减少贷款审批时间。
从参与的保险机构数量来看,除中国平安等老牌保险巨头之外,保险新军如众安保险等也陆续推出相关新险种。但总体上来看,市场上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保险机构创新动力及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不足。两个不足导致保险产品缺乏针对性,存在“有需求无产品,有产品无需求”的尴尬。
如何摆脱这种尴尬?有业内人士建议,
保险公司应建立精准化、专业化小微企业服务模式,针对中小微企业“小、快、灵”的特性,简化投保和理赔流程,提高便捷性和理赔时效性。此外,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散体系,由政府主导构建多层次的中小微企业风险防范与分散体系,通过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风险共担,政府财政适度支持等方式降低单个机构的经营风险。
不过,关键仍在于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扩大对支持中小微企业保险产品的财政补贴范围与力度。笔者从相关渠道拿到的一份监管内部调研报告显示,事实上,中小微企业的保险潜在需求旺盛,调研显示,如果政府对中小微企业购买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将极大激发中小微企业的保险需求。超九成被调查企业表示,如有保费补贴等财政支持,企业非常愿意购买商业保险。
此外,还可引入更多的
保险资金加入到中小微企业投融资体系,探索不同的保险资金参与方式。如,对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通过债权、股权、基金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等方式,间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国务院办公厅对保险业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道路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然而,保险支持中小微企业模式亟待创新。要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现状,这不仅需要保险的积极配合,也需要其它行业的有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