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信泰人寿的未来还扛得住吗?

更新时间:2017-08-28 06:50
  【摘要】近来,正德人寿因偿付能力不足引发的一系例问题备受社会各方关注,尤其是它与保监会的对抗更令同行大开眼界。除却正德人寿,信泰人寿也因偿付能力问题被保监会暂停新业务。具体情况如何,且听小编分析。

  媒体人从信泰人寿获悉,自下发监管函,保监会和浙江保监局工作人员就进驻信泰人寿,对其投资以及财务情况进行检查。不过三个多月过去了,29.1亿元增资迟迟没有发挥作用,信泰人寿的一系列创新业务也没法开展。

  信泰人寿品牌室副总经理李长红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董事会正在推进增资事宜,除了老股东增资还会引进新的股东,但是何时到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而在拖延背后,隐藏的股东矛盾以及民企主导的粗放式发展暴露无遗,信泰人寿会成为下一个正德吗?

  保监会数据显示,信泰人寿2013年4季度末实际资本为-14.75亿元,最低资本为7.93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5.96%,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

  对于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来说,即使停止新业务一个月,所造成的损失和品牌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从三月份起,由于股东增资难以到位致使新业务至今无法进行。

  事实上,在去年11月8日,信泰人寿就因第三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108.79%)不足150%收到中国保监会监管函,被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并被要求高度重视偿付能力管理工作,实时监测偿付能力状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偿付能力。

  半年时间过去了,当初承诺的29.1亿元资金迟迟难以到位,再加上和正德人寿相类似的股东背景,业界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不同的是正德人寿与监管层经过轰轰烈烈的对抗最后不得不低头,相比较之下,信泰人寿一直表示在积极推进增资事宜。

  最终何时能增资成功尚无期限,但是接连爆发的偿付能力问题却逐渐成为中小民营保险公司面对的发展困境。

  民营保险公司的发展路径基本雷同,投资初期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积极乐观,认为保险公司就是低成本的提款机;发展初期就跑马圈地走人海战术,积累规模保费;这几年人海战术不奏效之后就开始销售高现金价值类理财产品,而这类产品恰恰是最消耗资本金的。经营五六年,烧钱完毕,亏损扩大,才发现保险并不是人人可以做。

  而民企对保险的耐心是有限的,尤其是这几年福建、浙商、江苏各地的企业面临转型和资金压力,在亏损扩大的情况下不可能一直输血。而一旦差钱,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就会集中爆发。

  以成立于2007年的信泰人寿为例,开业七年间,其已经在全国开设了18家分公司。在过去的五年里,公司分别在2009年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外资进行增资,2011年发行4.5亿元次级债,除了上市,所有筹资模式用了个遍。注册资本只有14.91亿元人民币,这对于一家全国性的寿险公司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伴随着资本快速消耗,公司亏损面也在扩大,2011年亏损1.98亿元,2012年亏损2.17亿元,2013年亏损急升至4.8亿元。

  根据测算,即使包含公司29.1亿元增资款,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只有 184%,粗放的发展模式将导致企业发展一直面临资本饥渴,而这也是众多民营保险企业的宿命。

  自去年以来,保监会加大对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先后对正德人寿、信泰人寿、新光海航人寿和长安责任保险发出监管函。而这在“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理念下将成为常态。在没有找到可持续发展道路前,民营保险公司还扛得住吗?

  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保险公司收购合并管理办法》,保监会允许一个股东同时控制两家业务相同的保险公司,这被业界看做是行业退市并购大潮来临的前兆。曾经蜂拥民营保险的投资潮如今面临公司经营与治理的双重瓶颈,在盈利迟迟看不到曙光的时候,如果没有持续投入的实力,民营保险公司玩不转就不要玩了,有时候急流勇退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面临着各种问题以及保监会的监管,信泰人寿的未来让人怀疑或将成为下一个正德人寿。在信泰人寿的偿付能力问题上,解决的方式依旧是增资方案,对此人们持观望态度。当然,不管信泰人寿如何发展,保险对人们的保障作用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