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平台融资有风险 基金公司业务模式需转型

更新时间:2014-07-07 10:08
  【摘要】上市公司通过融资才能更好地管理公司资金,进行业务流通,但是平台融资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此,监管层明确提示地方平台融资风险,而包括基金子公司在内的参与者开始收缩地方债业务。

  融资平台难言的隐患
  近日,一起地方债务违约事件令市场侧目。齐鲁银行年报显示,济南市历城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下称“历城城建”)的3507万元贷款本金违约,并欠息高达613万元。业内人士认为,该案属首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违约事件,但齐鲁银行却否认该笔贷款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规模从来都无据考证,如果不考虑这家颇具地方政府背景的历城城建是否真该归属地方融资平台,但此案至少给风风火火的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和信托公司们亮起了一盏红灯。
  “对于房地产项目,如果做好前期的筛选和甄别,同时配备足够专业人员做好投后管理,投资风险是比较好把握的。但是,对于地方融资平台我们很难真正做到心中有底,其中情况更加复杂,也是整个行业现在最大的隐忧。”一位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老总向笔者坦言。据了解,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在我国一直备受关注,但随着融资渠道的越来越窄,以及融资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资金需求旺盛的地方融资平台在近一两年转向子公司募集资金。而在占据基金子公司九成以上业务的通道业务中,房地产和平台类融资又是绝对的两大主力。
  “基金子公司在快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意识还存在不足,且风格较为激进,有一些项目并不符合信托或者券商资管的合规风控要求,特别是一些房地产项目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但是基金子公司却愿意承接,且基金子公司作为一个后来加入的市场竞争者,也愿意让渡一部分利润以争夺项目。”华宝信托在《2013年基金子公司年度报告》中指出。今年,证监会规范基金子公司的“26号文”出台,提出“审慎投资于平台、房地产、矿业、产能过剩行业、影子银行等潜在风险隐患较高的领域”。基于此,基金子公司明显收缩业务,从用益信托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6月,基金子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有30只,发行总规模为76.88亿元;5月份,发行产品为31只,规模为81.64亿元。与3、4月份相比,确有天壤之别。4月份基金子公司共发行39只产品,规模为147.01亿元,而3月份共发行57只产品,规模为137.08亿元。

  基金公司不变则不通
  对于政府平台的融资风险,基金子公司提高了事前审查标准,以上海一家公司为例,该公司在选择地方政府时,以往的标准是国家百强县,如今标准提高到百强县中的前八十名,其更是提出了“城市年GDP不低于40亿元”的标准。而从上海另外一家主要从事政府平台通道业务的公司了解,该公司目前也缩减了一部分业务,“此前的融资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现在我们只做前者,对于平台的风险很难把控,配备调研的人手也不够。”这家公司的总经理透露。
  即便如此,地方政府由于今明两年债务集中到期的压力,从信托、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融资的需求或不减,借新还旧的模式将持续。而由于业内有诸多基金公司实际依靠子公司“养家糊口”,故单方面收缩业务规模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业务转型也喊了一阵子了,领导也在谋划主动管理,例如股权质押、资产证券化等。”一家规模排名前五的子公司业务人员说。兴全睿众总经理杜昌勇表示,在子公司业务上,开展较多的是股权质押类项目,通过有竞争力的融资成本和适合的质押率,以收益权转让及回购的形式提供融资。同时获悉,万家基金子公司万家共赢发行的江苏小贷、阿里小贷、广西金通小贷等多款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虽然规模不大,但成为基金公司新业务模式的有益尝试。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基金子公司在快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意识还存在不足。为更好地避免融资风险,单方面收缩不是长久之计,转型才是关键,但是转型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