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是指对任何一种不能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目前据悉公募基金利用手中的股权,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私募基金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情况也进行参与,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不要对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期望过高。
此前,诸如上海家化、双汇发展、重庆啤酒、格力电器等上市公司也有公募基金参与治理的情况。与此同时,一些私募基金也开始频频深度参与。无论是公募,抑或私募,频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运用手中的股权维护自身权益,都是极大的进步。但过度乐观地认为基金的参与可以极大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为中小股民谋求更大的话语权,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与以往基金听命于上市公司,沦为弱势的一方不同,如今针对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矛盾和分歧,基金勇敢地站出来投反对票,敦促上市公司朝着基金利益的方向转变,不仅有利于基金的利益,也有利于客户的利益。同时,基金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作为第三方的观察者角色,在某些地方敢于与上市公司叫板,维护自身权益,彰显了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形象,扩大了话语权。这些都是现代机构投资者应当履行的职责,有利于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未来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运用手中股权所代表的权益,更加频繁地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让上市公司的运行更健康透明,同时也提升机构投资者的社会影响力。
这些都是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上市公司众多,行业分布广泛,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也会面临很多考验。
首先,面临专业性不足、人手和时间不够的问题。基金本身的投研任务相当繁重,不可能有太多时间持续地派专人密切跟踪一家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
其次,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是因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某些决议或人事安排与基金的利益不相符。跳出这种自身利益的立场,提出有建设性的、有利于上市公司长治久安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来看仍不大现实。
第三,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中,短期投资甚至是投机者众,尤其是一些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比如要求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完全是为了迎合市场热点炒作的需要,其出发点并不在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四,不少上市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优秀企业代表,和当地政府关系密切,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公募基金如今在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占比已逐步滑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力有限。
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甚至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代表了未来的一种趋势,也是基金完善机构投资者功能和角色的一大途径,但在目前的条件下,过度夸大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显然也是不客观的。
慧择提示:根据上面描述可以知道,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对于它们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以前基金为弱势,现在敢于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已经是极大的进步,并且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小神童5号意外险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38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57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48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