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监会对地产投资估值整顿

更新时间:2017-08-25 10:03

  【摘要】一场涉及15家采用公允价值法,对房地产投资估值的保险公司整顿行动正在进行,其中有两家公司被监管层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那么,具体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6月5日,保监会下发文件称,将对保险公司报送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逐项审核,对不符合会计准则和偿付能力监管规定的,将责令公司调整会计报表账面价值和偿付能力报表认可价值,并区分问题性质确定是否对以前各期偿付能力报告进行追溯重述。

  21世纪经济报道媒体梳理年报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所有险企中有33家公司有投资性房地产行为,其中15家采用“公允价值法”,包括12家寿险和3家财险。也就是说,体现在财务报表里的投资性房地产数据,是通过按现行市场价值评估后确定的。

  问题在于,采用公允价值法评估标准难以界定和核实,监管的难点还在于,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资质和公信力了解也有限,难以指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操控”估值利润来提高其偿付能力。而偿付能力,是监管审批新业务、许可新设分支机构等行政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房地产一旦进入下行通道,这些虚增的泡沫风险就会暴露。

  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媒体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12家寿险公司中估值增长比例最高的是正德人寿。从2013年报看,正德人寿去年以11.2亿的成本投资房地产,年底估值已增值到20亿。“而按照今年最新上报的财报,正德人寿对这项投资的估值又增长到了28亿,一年之内翻了1.5倍。是不是符合客观市场行情,我们需要逐项审核并重新评估。”一位保监会内部人士对媒体说。

  在本报获得的数据中,财险方面估值最高的是人保财险,增值了1.9倍。但上述保监会人士认为,因为人保进入房地产市场非常早,加上部分历史原因,增值翻近两倍“较符合市场规律,尽管如此也需要接受监管的评估和核实”。

  相比之下,该人士认为,另一家总部由北京(楼盘)搬到深圳(楼盘)的财险公司更引人关注。这家注册资本90亿的公司2011年购得北京CBD的两个地块,购地成本为61.1亿。到2013年这笔投资已由无形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运用公允价值法计量变成157.3亿元,增值96亿。“这家公司的利润估值已占到15家公司总估值增长利润的1/5。”上述人士透露。

  按照保监会今年最新统计,行业里15家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总成本接近250亿,采用公允价值法估值目前已价值近500亿,平均翻一倍。“你会看到一些公司每个季度报上来的投资性房地产估值都在增高,特征非常明显。”

  多位监管人士对本报透露,此次重点排查,生命人寿等公司的房地产投资估值也在关注之内。

  “所谓追溯重述,就是依据我们逐项整合结果重新计算公司的偿付能力,如果不达标或者因考虑原虚高的偿付能力而给新业务、新设立分支机构等许可,都将撤销。”上述人士透露。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获知,目前,保监会正在修订投资性房地产的偿付能力资产认可标准,并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在新的认可标准发布实施和本次清理工作完成前,各保险公司暂停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