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监会开始重点监控融资平台项目

更新时间:2014-06-06 17:11

  【摘要】据了解,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中一些潜在风险隐患增多,保险资金运用部分领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甚至道德风险也在积聚。

  从2012年底的2941亿元,到2014年一季度末的6316亿元,一年多的时间,保险业债权投资计划的累计注册(备案)规模翻了一番有余。各保险公司债权计划投资比例也大幅增长,但新增债权计划中有近半数资金尚未足额募集。

  这些债权计划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大致占比为前七后三。但是伴随今年中国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管的加强,尤其是非标类投资,规模迅速增长的债权计划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关注部分作为偿债主体的集团母公司的偿债能力、部分主体债务集中度趋高、警惕融资平台风险继续上升以及发行风险逐步显现的问题。”在保监会4月份下发保险机构的一份内部文件中提到债权计划的四大风险点。

  重点监控融资平台项目
  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启动,保监会大幅度放松对市场主体行为的行政约束。伴随涉及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等一系列文件的下发, 保险业内债权计划发行出现前所未有的井喷。
  “区域性地方债务风险逐步增加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大。”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不久前在一次内部培训会上提到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时,上述两大风险被重点提及。直接波及债权计划发行。
  事实上,今年以来,保险债权计划注册规模已然减速。数据显示,一季度,7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25项债权计划,合计注册规模496.99亿元,较年初增加8.54%。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3项,注册规模304.99亿元,占比61.37%;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12项,注册规模192亿元,占 38.63%。
  而去年新增注册债权投资计划90项,注册规模2877.6亿元,平均每个季度在700亿元以上。
  业内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保监会确实放缓了债权计划的“审批”(备案),而且对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严格备案。
  从偿债主体看,今年一季度新注册债权计划中,16项投资计划的偿债主体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注册规模354.59亿元,占季度注册规模的71.35%,占比较年初上升21.43个百分点。
  一个细节是,最近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筹)的一份关于债权计划注册的统一填报表格要求,在上报债权计划基本情况时,有几个选项必须注明,偿债主体是否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增级方式是否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如涉及,偿债主体的资产负债率,偿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否列入财政预算,是否退出银监会地方融资平台名单,是否涉及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等内容都要上报。
  另外,债权计划项目还出现层级加速下沉的情况,以一季度为例,地市级以下融资平台项目有5项,注册规模72亿元,占比较年初上升12.27个百分点。
  保监会除推进上述注册制改革外,在投资县域政府融资平台的文件中亦要求,“保险债权计划可投的县级政府融资平台须为:平台地处经济较为发达、财政实力较强、信用环境良好的城市;且还款须纳入县级以上财政预算管理,并落实预算资金来源;同时由符合条件的银行提供担保,进行风险兜底。”
  而提供担保的银行,“应当为列入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名单的银行或境内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且上一年度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这在另一份关于债权计划信用增级的文件中如是表示,境内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人应为企业法人,其中企业集团提供担保的,合并报表范围仅包括其实质控制的子公司。
  据了解,保险债权计划从信用增级看,均具有增信安排,大型企业担保、银行担保和抵质押担保的规模占比分别为 63.18%、26.76%和10.06%。其中土地储备、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为银行担保。

  收益率吸引力仍不足
  除经济下行带来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外,债权投资计划的发行风险亦逐步显现。据了解,截至今年2月底,2013年注册的2877.6亿元债权计划,足额募集48项,未足额募集22项,正在募集17项,发行失败3项,设立成功率77.78%;债权投资计划实际募集资金规模1495.45亿元,资金募集率51.97%。
  对此,保监会在相关文件中表示,将加强对投资计划发行情况的风险监测,对多次发行失败、耗费注册资源,以及迟报、漏报发行报告的公司和相关责任人,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同时,在注册事项相关文件中要求各公司应在募集说明书、投资合同、受托合同等文件中就最低募集额等债权投资计划成立条件进行明确约定,其中最低募集额不低于注册规模的50%。
  “资管产品无法足额募集,这在以前,还有其他行业都是不常见的,足见保险资管公司发行能力有限。”某大型资管公司相关人士称。
  而更重要的原因,他认为是债权计划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前端保费成本已经普遍在7%以上,大部分债权计划收益率已经覆盖不了。”
  “以分红险为例,收益率一般要保证5%左右,风险保费几乎为零,传统渠道成本2%-4%。银保偏高,个险低一些。”某寿险公司总精算师简单计算后称。
  而数据显示,2013年新增注册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7.21年,平均年收益率6.59%。今年一季度,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7.82年,平均年收益率6.96%。
  然而,困扰保险投资人士的是,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与保险资金风险匹配,收益率又足够覆盖成本的投资资产。
  “现在只有信托、股权投资计划类的产品大家比较愿意买,因为收益比较高。”某大型资管公司组合投资部负责人介绍,但是保监会前不久还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信托产品的监管通知,偏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再被严格监管,又影响偿付能力,不可能配置太多。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也已经停了好一段时间。
  “部分保险机构大力发展短期限和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等理财型保险业务。这些万能型产品,期限多为1年或2年,结算利率达到5%甚至更高,手续费率3%左右。另外,今年普通寿险业务增长很快,一季度达到2082亿元,占寿险公司全部业务的40.48%,此类产品的预定利率加上销售费用,资金成本在6%以上。这些业务将保险资金成本推高到远超出投资能力和市场支撑的地步,潜在风险较大。”陈文辉亦在前述会议上如是说。
  一端保费面临各种理财产品的冲击,负债成本日益高企;另一端找不到可以覆盖成本的可投资资产。曾经的困惑再度发生。

  慧择提示:通过上面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年初至今,行业内部收到相关监管文件7份之多。受监管加强、市场清淡等因素影响下,今年以来,保险债权计划规模增量虽仍处高位,增速却出现放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