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养老保险投资早规划

更新时间:2017-08-25 09:22

   专家表示,保险本来是人遇到意外时分散风险的一种方式,但将保险作为礼物以后,使原本用来预防灾祸的保险变得更有亲和力。送礼其实就是送上一份祝福,送一份保险也就是给对方送上一份保障,也是希望对方不论遇上什么风浪,都能顺利度过。把保险当礼品送人,的确使保险变得更有人情味儿了,同时也给礼品以新的诠释。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在改革开放后,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理财方式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时,因为不太符合中国人爱喜庆、忌讳公开谈论生老病死的心理定势,所以一度不太为人们所接受;随着时代步伐的不断向前,保险不仅可为人们提供一份保障,还能成为一份贴心的礼物
———

 

  圣诞、元旦、春节即将接踵而至,礼尚往来必不可少。今年过节送什么呢?保险单如何?

 

  近两年,除了传统礼物,白领之间开始流行一种新的祝福方式:为亲朋好友送一份保险。

 

    老少咸宜

 

  少儿:教育应未雨绸缪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一切为了孩子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统计公告》的有关信息,接受教育的适龄人群逐年增多。对比2007年和2003年,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招生总人数增加了25%,2007年上述渠道的当年招生总人数达到2206万人,孩子在学校的竞争日渐激烈。

 

  教育的竞争直接以经济形式反映。数据显示,用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普通初中(高中)、普通高校的学杂费也呈逐级增长的趋势。在庞大的教育开支中,学杂费耗资巨大,并迅速增长,尤其是在普通高等教育阶段。该阶段全国平均每人每年的学杂费占其整体学杂费用的89.28%。

 

  这还只是全国平均水平,若在一线城市,这笔费用更高。据友邦保险日前发布的《2008中国主要城市居民保险需求及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要供一个孩子完成学业,估计投入经费超过17万元

 

  为孩子准备教育金是家长们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面对孩子教育这项长期工程,身为家长,你准备好了吗?是望洋兴叹?是一筹莫展?还是未雨绸缪?

 

  为孩子买一份保险,就可以让孩子在将来得到持续的教育基金。当然,少儿险除了教育型的还有保障型的,因为医疗费用的上涨也是家长们的忧虑所在。还有家长给孩子买储蓄分红型保险,代替压岁钱,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中青年:养老保险投资早规划,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可谓未富先老,养老问题已不容忽视。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社会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仅为58.5%,而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在职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其退休后的平均替代率更低至30%以下。更何况,人们的收入还要面临通货膨胀的侵蚀。

 

  中宏保险的专家指出,拥有较高收入的白领家庭而言,如果仅依靠社保,未来退休时的生活水平必然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而随着4:2:1的家庭模式(一对夫妇要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出现,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因此,白领夫妇如果想在退休后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并且不给孩子增添负担,就要在社保之外,趁自己有能力时,通过其他理财工具做好养老保险投资规划,规划退休养老生活。

 

  养老保险投资是一项时间跨度较长的投资。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时间是有价值的。养老规划开始越早,时间越长,未来储备越多。打个形象的比方,准备养老金就像爬山,年纪越轻准备越省力。例如,同样是爬一座几千米的高山,顺着坡度不大的台阶上山,和像攀岩一样直上直下,肯定是前者比较省力。所以越年轻准备养老金越有利。最好能选择一种能够与自身价值一起成长的具有长期投资优势的理财产品,长期投资可以让资本有时间增值,也可以克服短期的波动。

 

  因此,可以给自己或者给伴侣买一份带有强迫储蓄性质的保险,让年轻时的点滴积累变为年老时的稳固保障。因为给自己买保险也是给亲人一份保障,也就相当于给亲人送了一份礼。

 

  关爱家人还可以考虑购买家财险,保障范围既有房屋及附属设备、室内装潢和室内财产,也有盗抢险、家用电器用电安全保险等附加险,可供投保人自行搭配。

 

  老人与朋友:意外须提防逢年过节,很多人少不了要旅游放松一下。朋友之间送一份旅游意外险,礼轻情义重。根据旅游方式不同,旅意险产品也有所差异。

 

  中英人寿保险专家建议,自助游出行时要选择保额相对较高的保险产品;参加随团游,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补充,如购买高保额的航空意外险等;全家游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购买保险产品,如老人和儿童发生意外风险和突发疾病的几率比较大,应适当增加保额,也要考虑选择设有家中财产保障利益的旅游保险产品;境外游面临的风险更大,除了旅行期间意外伤害、疾病和财物保障外,24小时全球保障和紧急救援服务也很关键。首先要考虑遇到困难是否马上能联系到专业机构得到救助,救援项目是否完善,救援渠道是否可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无论贫富贵贱,保险可以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保险保障需求。

 

  对于低收入阶层,可以购买基本的保险赠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如购买定期死亡寿险,在一定时期内如果被保险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保险公司的赔付可以保证家人的生活正常进行,不至于中断。农户有了农作物保险或各类养殖业保险,当遭遇灾害导致粮食减产或牲畜、鱼苗死亡时,保险赔付可以弥补经济损失,保障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农业再生产的持续。

 

  中等收入阶层在自身生活比较稳定的基础上,购买保险可以进一步促进生活品质的提升。如在收入高峰时期购买养老保险,可以保障年老体衰时获得足够的物资保障,做到衣食无忧;购买健康保险,在偶患重疾时,保险公司的赔付可以用来支付高额的手术费、住院费等,避免因为疾病导致家庭生活从小康水平陷入经济拮据的困境。一些险种还具备储蓄投资的功能,如投连险、分红险等,在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同时,还提供稳定的投资收益,满足中等收入阶层的投资需要。

 

  高收入阶层虽然依靠自身的经济收入能够保障较高的生活水平,在遭遇疾病或一定的财产损失时,依靠自身收入也能够应付。但保险还能够满足高收入阶层追求安全感、方便家庭综合理财等需要。如高收入者经常乘坐飞机商务旅行,此时的航空意外险可以免去其后顾之忧;寿险和子女教育险等保险产品可以与银行存款、国债、基金、股票等其他金融投资产品相配合,不仅使其获得较高的保险保障,还能使高收入群体达到最佳的家庭理财目标。

 

  因此,保险既可为穷人雪中送炭,也可为富人锦上添花

 

  转移风险求双赢

 

  中国人历来偏好储蓄,但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却远远滞后于同期储蓄存款的增长。在当前进入降息周期的大环境下,如何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现阶段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保险对刺激居民消费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

 

  人们持有大量的储蓄,大部分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时之需,如子女教育、医疗保健支出或因其他意外事故发生而出现的额外支出等。

 

  保险可以部分替代居民的储蓄,来应对这种未来不确定性的支出。

 

  保险和储蓄都是人们应付未来不确定风险的资金积累方式,目的都在于保障未来正常的生活。但从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有效管理来看,保险的作用和效率要优于储蓄。银行储蓄虽然不需要任何支出,还可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但它是把风险留给自己,完全依靠个人的积累来应付未来的风险。将来正常生活的保障程度,视个人积累财富规模的大小而定,很可能陷入保障不足的窘境。而参加保险虽然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但它是将未来的风险进行巧妙的转移,靠集体的财力补偿风险造成的损失,能够提供充足的保障。

 

  保险能够通过改善人们的心理预期来促进消费。居民消费不足,与人们的悲观心理预期直接相关,即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的预期和对未来支出增加不确定性的预期。企业裁员增效、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摩擦性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压力,使得城乡居民的就业稳定性减弱,导致居民对未来收入是否稳定缺乏把握。从支出的预期变化看,目前社会保障体制新旧交替,居民对养老、医疗、失业等新的保障体制心存疑虑,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的改革,增加了个人支出的预期。这种不良的心理预期,无疑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促使人们必须增加储蓄,从而推迟当前的消费。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于依靠个人的积蓄保障未来的生活,对保险的认识并不全面。

 

  而保险最大的特点就是转移风险,通过支付少量的钱将不确定的客观风险因素转嫁给保险公司,使得人们不必要为那些不确定的客观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百分之百的货币储备,而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和投资。为了预防未来风险提留的钱越少,消费和投资就越多。

 

  预防性储蓄是一种消极积累的方式,其代价是抑制当前消费,降低当前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也不足以抵御未来风险的冲击。通过保险,把个人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集中起来分散到众多投保人身上,能够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改善人们的心理预期,让居民能够放心进行当期消费。

 

  保险还可以刺激居民进行提前消费。一些耐用消费品,如汽车、住房等,居民只靠现有的储蓄往往难以支付得起。汽车销售商或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分期付款或住房按揭贷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其中若有保险的参与,就能给借款的居民带来方便。例如,借款人购买汽车贷款保证保险,可以保证汽车销售商及时回收贷款;借款人购买个人住房按揭保险,在房地产开发商顺利销售住房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可以说,有了保险的参与,对商家和进行提前消费的居民来说,实现了双赢

 

  不过,虽然保险是个好东西,适合各种人,但专家也提醒,在馈赠前如果没有同被保险人进行充分沟通,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因为购买保险本身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法律行为,有些险种需要长期缴费,而退保的程序相当繁琐,还会带来不小的损失。况且正式的保单也要求被保险人签字,双方事先应达成共识。送礼本是好意,要是平白增加别人的负担,那就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