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养老形势严峻 北京市建立微型养老中心

更新时间:2017-08-27 07:18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提早到来,人之将老该如何养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养老话题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问题。今年北京市就将社区闲置校舍、宾馆等再利用建立了50个微型养老中心,为老年人养老提供服务。

  昨天,北京市第三场“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形势政策报告会举行。

  高龄、失能、空巢化并存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北京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300万,占总人口的14.2%;户籍老年人口将达280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1.5%。
  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现象并存。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45万、失能老年人口45万。当前,老年人口正以每天400人、每年15万人的规模和年均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400万,每4人中将有1位老年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600万,每3人中将有1位老年人。
  今年,北京市将开工建设1万个养老床位。同时,提高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300元提高到300元-500元。

  今年建50个养老中心
  根据调研,96%的老年人生活在家庭和社区,因此北京市将把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来谋划。
  由于街乡镇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属于承上启下、整合地区资源最重要的基层单位,今年将强化街道级养老服务机构的枢纽作用和对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改造或新建50个拥有50至100个床位的街乡镇级养老照料中心。
  计划到2015年,所有街乡镇辖区内都有一所养老照料中心。优先在现有街乡镇敬老院、光荣院、社区服务中心、街乡镇级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等设施基础上改扩建,并将辖区内闲置的校舍、宾馆、企业厂房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改造。

  养老助残服务 今年试点“券变卡”
  今年北京市还将在海淀区开展养老(助残)服务“券变卡”试点,并向全市推进,壮大养老服务商。
  调动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小型社区养老机构,扶持10家有专业规模的养老服务商连锁经营,提供就近全托和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制定社区托老所管理办法,确立设置标准、职责功能等,按民办非企业或工商登记的规定进行登记,完善相关补贴政策。

  慧择提示:养老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是关系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北京市整合资源建立微型养老中心和试点券变卡等做法有利于解决养老问题,为老年人养老解决了后顾之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